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在某些发展阶段又具有特定的相似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据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出现的背景。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材料一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据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摘编自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的觉醒”除表现为对知识的推崇外,还体现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在彼特拉克的《歌集》中,他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他对劳拉的爱,不像但丁只是精神上的,而是“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肖四新《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出现的背景。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
“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指导思想?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
(2)“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人”从哪些方面实现了三民主义的愿望?
(3)三大改造完成后,***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理论探索作品?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指导思想?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
(2)“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人”从哪些方面实现了三民主义的愿望?
(3)三大改造完成后,***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理论探索作品?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3.
古希腊有些城邦,贵族委托一个德高望重的公民负责改革法律,以消除最明显的不公正现象。雅典的梭伦就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出身贵族,所以他有资格当选首席执政,但他不是那些作威作福的贵族显族。他的家境中平,早年曾兼营贸易,与商旅为伍,并且周游海外,成为饱学之士,被时人誉为“七贤”之一他同情平民,又曾在雅典与邻邦麦加拉的战斗中勇立战功,率众攻克应属雅典的萨拉米岛,因此他在群众中很有威望。
(1)据材料一,从梭伦的出身和经历分析,雅典贵族为什么委托梭伦“负责改革法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是如何给下层平民“足够的好处”但又“不过分放纵”的?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材料一梭伦出身贵族,所以他有资格当选首席执政,但他不是那些作威作福的贵族显族。他的家境中平,早年曾兼营贸易,与商旅为伍,并且周游海外,成为饱学之士,被时人誉为“七贤”之一他同情平民,又曾在雅典与邻邦麦加拉的战斗中勇立战功,率众攻克应属雅典的萨拉米岛,因此他在群众中很有威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梭伦:“我给予民众足够的好处,而毫不剥削也不增加他们的权利。对于那些具有实力,并且利用自己的财富施展实力的人,我也注意不使他们受到丝毫损失。”“对于民众如果不过分放纵,也不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对首领也会极其顺从。”——摘编自(法)阿尔德伯特《欧洲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从梭伦的出身和经历分析,雅典贵族为什么委托梭伦“负责改革法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是如何给下层平民“足够的好处”但又“不过分放纵”的?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在创立民国后,政体的理想经历了从“民主”政体到“党国”政体的思想变化,以实现其“民国再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治,“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项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这三项意思,便可用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包括起来”。因此,三民主义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核心内容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其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从“宪政”到“党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指出孙中山为建立党治国家进行了哪些政治实践?
(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政体思想变化及其对政治道路的选择对我们有何启示?
孙中山在创立民国后,政体的理想经历了从“民主”政体到“党国”政体的思想变化,以实现其“民国再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治,“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项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这三项意思,便可用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包括起来”。因此,三民主义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殷啸虎《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探析》
材料二 孙中山所心仪的政体制度显然已不再是当初创立民国时所效仿的英、美式宪政民主,取而代之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一党制”。本着“此后欲以党治国,应效仿俄人”之思想,孙中山为自己的“师俄”确立了重点。孙中山在选择了“师俄”和“党治”路径后,迅速兴起的国民革命也为迷失中的秩序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而又现实的解决之道。——摘编自申晓云《从“宪政”到“党治”: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核心内容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其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从“宪政”到“党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指出孙中山为建立党治国家进行了哪些政治实践?
(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政体思想变化及其对政治道路的选择对我们有何启示?
2.单选题- (共16题)
5.
“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最大成果是
A.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
B. 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C.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 开始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
B. 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C.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 开始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6.
1978年12月26日,正处在圣诞假期中的美国迎来了52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这一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促进中美两国教育交流 |
B.中国大力推行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
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中美交流 |
D.中美正式建交开创中国留学教育 |
7.
林则徐在《软尘私议》中描述北京战后的情景:“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据此,林则徐意在强调
A.鸦片战争对中国民众影响小 |
B.“师夷长技”运动势在必行 |
C.看到中国封建制度的不足 |
D.清政府极端腐朽已无药可救 |
8.
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A.打破欧洲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
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障碍 |
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和斗争精神 |
9.
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 |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C.借助神威阐扬新型人本观 | 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
10.
周作人在《关于卢奇安》中认为,“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
B.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
C.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
D.演说术的兴盛使希腊法庭与议会迷失了正义 |
11.
有人认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作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影响的广泛性超过文艺复兴 |
B.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 |
C.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
D.与文艺复兴的性质截然不同 |
12.
洛克认为,“在这个国家内只能存在一种最高权力,那就是立法权,而这个国家的其他权力都必须从属于立法权”。这与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最大差异在于( )
A.立法至上还是三权独立 |
B.三权的内容不同 |
C.权力之间是否互相制约 |
D.立法权的来源不同 |
14.
1534年,为应对新教的挑战,欧洲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组织,该会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耶稣会维护教皇和经院哲学的传统权威,却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特别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 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 D.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
15.
有人认为,篆书取圆势象征天,上紧下松;隶书取方势象征地,左右扩展;楷书取长方形,八法齐备,以活脱脱人的形象来呈现。其意在说明
A.社会发展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觉醒 |
B.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
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
D.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 |
16.
某位科学曾说:“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 |
B.伽利略 |
C.爱因斯坦 |
D.普朗克 |
17.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里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
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
C.脱离了中国现实 |
D.合乎世界政治潮流 |
18.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
B.严重脱离中国现实国情 |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
D.完美结合中西政治制度 |
19.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的最主要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A.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缓和 |
B.证明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 |
C.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
D.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