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4题)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5.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3.单选题- (共19题)
7.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这反映的实质是
A. 《十二铜表法》严酷野蛮
B. 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 此法保护了雅典人民利益
D. 注重良好道德行为培养
A. 《十二铜表法》严酷野蛮
B. 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 此法保护了雅典人民利益
D. 注重良好道德行为培养
8.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说明该宪法
A.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 B.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 |
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 D.保留了典型的军国主义 |
10.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 外国商品开始流人中国
B.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 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冲击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A. 外国商品开始流人中国
B.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 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冲击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11.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历史探究学习活动中.搜集整理了下列三幅历史图片,据此判断该小组的探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
B.社会主义理论有空想到科学 |
C.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
D.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 |
12.
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A. “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B.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D.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A. “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B.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D.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13.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因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
14.
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 |
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 |
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 |
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 |
18.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A.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
B.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
C.工业革命的兴起 |
D.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
19.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
B.实行政企分开 |
C.鼓励租赁经营 |
D.增强企业活力 |
20.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中写道:“唯一的法律,就其性质而言,必须要有全体一致的同意,那就是社会的公约。……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该著作是
A.《哲学通信》 |
B.《论法的精神》 |
C.《社会契约论》 |
D.《纯粹理性批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