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简答题- (共1题)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思想。***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此时,***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
(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思想。***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此时,***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
3.单选题- (共24题)
5.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
A.鼓励民间贸易 |
B.禁绝朝贡贸易 |
C.实行海禁政策 |
D.造船技术落后 |
6.
《广志绎》称: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谁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繁荣 |
B.抑商政策废弃 |
C.坊市制度形成 |
D.自然经济瓦解 |
7.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规定“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8.
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圈地运动的进行 |
B.石油工业的发达 |
C.蒸汽动力的应用 |
D.电器的广泛使用 |
10.
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A.发昌机器厂 |
B.汉阳铁厂 |
C.江南制造总局 |
D.轮船招商局 |
11.
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12.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
B.实行政企分开 |
C.鼓励租赁经营 |
D.增强企业活力 |
13.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15.
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性的复苏 |
B.理性的胜利 |
C.教权的退场 |
D.君权的消亡 |
16.
“现在人类研究的适当题材是人,是他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丰富、完美地显露这些题材的古希腊、罗马文学。”据此推断,这类研究主要出现于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17.
“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
A.指南针 |
B.造纸术 |
C.火药 |
D.印刷术 |
20.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进行社会改良 |
B.推翻君主专制 |
C.开展民众启蒙 |
D.发起国民革命 |
21.
近代中国有一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这一批人是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22.
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
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
24.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
C.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 |
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
26.
有研究专家评说下边名画:“主角不是山,不是田野,甚至不是干草垛,而是那些灿烂明亮的光芒,光与影完美融合,冷暖色调互衬显得十分动人。”这幅画的艺术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
B.印象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27.
1954年,***指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土地改革 |
B.农业合作社 |
C.包干到户 |
D.人民公社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