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27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7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颁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材料三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雍正帝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2)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三体现了雍正帝怎样的经济思想?历代封建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何在?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三 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试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关扑:赌博游戏四鼓:古代一更一鼓,四鼓是四更后半夜两点左右)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入大机器生产方式,以契约工人作为劳动力,投资于近代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分散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有别于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这便是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后的10年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1913年中国现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现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另据估计,中国现代工业1914~1920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3.8%,面粉、卷烟等轻工业年增长率超过了20%。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36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加上工场手工业产值是20.5%。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也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加上工场手工业是23%。而在这少量的现代工业中,民族资本经营的又是非主体部分。其力量之弱可见一斑。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单选题(共22题)

5.
有英国商人向政府送交报告指出:“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严格禁止海外贸易
B.中国传统经济根深蒂固
C.英国商人有意歪曲事实
D.中国农民贫困购买力低
6.
英国16世纪有首民歌写道:“我们出发时不过两艘,到港时就有了20艘船。商人们问:‘这是什么商品?’‘请君莫问它们的来源。’”这说明当时
A.海盗活动非常猖獗
B.欺诈性的贸易频繁
C.诸多商品来源不清
D.英荷争夺海上霸权
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述工业革命时说:“我们迄今所握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他强调的是
A.科学开始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限
B.科学研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科学家的研究往往与市场需求脱节
D.技术发明离不开丰富的实践经验
8.
1872—1894年间,中国民族工业企业共72家,占境内近代工业比为42.7﹪;1895—1913年间增加到549家,占境内近代工业比为54﹪。这一增长态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
B.国内政策环境的改善
C.外资企业数量的增加
D.民族工业地位的质变
9.
晋商家族的重要传统之一是学而优则贾,即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这一传统长期延续有助于
A.保持耕读为本
B.倡导道家传家
C.实现全民经营
D.提高经营者素质
10.
据《魏书·高祖记》记载:“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均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所描述土地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国家不再享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B.农民获得土地,对国家承担义务
C.国家直接参与农民的生产活动
D.以土地私有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11.
宋代以来,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可见当时昌南镇
A.具有高超的制瓷技术
B.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C.民营手工业开始崛起
D.垄断了中西方瓷器贸易
12.
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
B.
C.
D.
13.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14.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15.
(题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16.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17.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18.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一税制改革
A.增加了周王室的赋役收入B.加速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剥夺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D.以法律手段稳固了井田制
19.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20.
(09年广东卷B)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1.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2.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23.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局,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座城市更能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4.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5.
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巧明火柴厂。下图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火柴盒)。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该枚火花最早应发行于20世纪前期 ②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兴起于东南沿海
③建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已广泛使用  ④早期民族资本家有实业强国的愿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6.
1909年初,《大公报》上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

3.选择题(共2题)

27.

有人想不开想跳湖自杀,可他跳下的这个湖就是令他死不了,请问这个湖泊是(    )

28.

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