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七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7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单纯种田很难发家致富。在晚明农村,那些经营地主或富裕农民,更懂得这种经营之道。他们一方面开商行、典当、贩盐、开矿、航海、捕鱼,大逐工商之利,不断增殖商业资本。另一方面,以“种田利最薄”,雇工种田,“收支两抵”“无利可图”,甚至“亏本折利”,得不偿失。因此,多种田不如多治地,于是大量“改粮他种”,把商业资本引入商业性农业生产领域,进行的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由于他们的生产规模比较大,用工多,不可能尽是自己参加劳动,必然要雇工。这样当然也有助于加快农村的人口流动。
——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材料二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禁垦蒙地的政策被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1904年之后,“闯关东”的人们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1937年,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在实际上引导了一场全国性的战略大转移。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经济困境中开始了国民经济与国防事业的恢复与建设。实行计划经济,最大限度地调动与掌控有限的资源成为经济建设成功的关键,中央政府往往采取全国统筹安排的方式对人口问题进行处理,政治主导性的特征极为突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现代中国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与最大资本,因此,最有效地调整劳动力资源,就成为1949年以后影响中国经济建构与布局变化的极为关键的一环。新时期我国人口迁移显示出十分突出的空间特征。时至20世纪的最后5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扩张,达到3398.12万人,年平均规模大约为679.6万人,形成了研究者所称的“井喷现象”,奏响了新时期人口迁移浪潮的最强音。
——摘编自葛剑雄等《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明农村人口流动加快的因素,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明相比,20世纪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单选题(共18题)

3.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B.《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十二铜表法》未给罗马平民带来任何好处
D.《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4.
法国宪法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作用是
A. 阻塞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B. 开始确立法国共和政体
C. 肯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D. 违背了民主共和原则
5.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蒋介石专门发来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据此判断,此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
当代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将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等量齐观。他认为:“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紧张过渡。这种过渡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因此就出现了俄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后果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A.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
7.
1944年,苏联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由于固定卢布汇价、交流经济情报等规定,苏联后来没有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这表明
A.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B.美国准备实行“冷战”政策
C.苏联担心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D.美苏争霸激烈
8.
亨廷顿认为某一世界格局不具有稳定性,因为“大国对于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愤感,而美国也因不能随心所欲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了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这一世界格局是
A.单极格局
B.两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单极加多极格局
9.
江南经济史是当前我国经济史研究的一大热点。以下对古代江南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已与北方趋向平衡
B.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北方低
C.隋唐时期全国经济重心最终转移到南方
D.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10.
《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朝
D.宋朝
11.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12.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A. 山西、江南
B. 山东、江南
C. 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 山东、山西
13.
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进行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殖民扩张和掠夺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4.
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
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
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
④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5.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16.
1984年11月1日这一天,深圳大大小小的粮店贴出告示:“从今日起,买粮不需凭粮本……这一天,深圳副食品全部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一切票证和国家对粮、油、肉、布等商品的补贴。”深圳取消票证的国内背景是
A.深圳被开辟为经济特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人民公社旧体制被废除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7.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是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18.
伏尔泰赞扬中国“几乎没存丝毫地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伏尔泰对中国的赞美反映出的主张是
A.倡导君主立宪制B.反对古典希腊文化
C.倡导天赋人权学说D.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
19.
“这个人是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是个机敏的观察家,他恰如其分地把宇宙描述成是有秩序的、机械的、物质的和因为上帝推动而运动的”。这位杰出人物是
A.伽利略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0.
1909年初,《大公报》上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

3.选择题(共3题)

21.

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含有100个个体的总体中依次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则个体m被抽到的概率为(  )


22.下图是利用鸡血粗提取DNA的基本操作,下表中操作目的不能实现的是(    )

23.下图是利用鸡血粗提取DNA的基本操作,下表中操作目的不能实现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