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274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
材料三《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材料三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二中雍正帝的观点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皇帝雍正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1)雍正皇帝如何看待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
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名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认为:“英国农村很早就与岛国的民族市场结为一体了。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这一发展中的农业是炼铁工业的最佳主顾。”
(2)据材料,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1935年,中南银行催申新公司归还银行借款,申新总公司致电中南银行说:“实感农村经济窘迫,百般兜售,奈终少受主……刻拟将该布仍退装上海,以期早日了却此手续。”
(3)据材料,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农业与工商业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
材料三法国的革命事件和在圣多明各(海地所在的岛屿)由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非洲奴隶的斗争震撼了整个奴隶占有制。各国的奴隶贩子及其拥护者对法国大革命及整个自由思想惊恐万状。非洲人在西印度群岛发动的日益频繁的骚动,更使他们成了惊弓之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公开大规模输入奴隶是危险的。
——阿勃拉莫娃《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易》
材料四奴隶制的废除正如它的发生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做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奴隶贸易逐渐废止的原因。

2.单选题(共19题)

4.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以下各项,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
A.青瓷、丝路、水排、黄道婆
B.青瓷、丝路、水排、用煤冶铁
C.青瓷、丝路、灌钢、曲辕犁
D.青瓷、水排、缂丝、海禁闭关
5.
《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
A.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6.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7.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后来被打破。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和私营手工业的部分行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分别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明朝
B.汉朝、唐朝
C.明朝、清朝
D.春秋战国时期、宋朝
8.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9.
受英国17世纪中叶颁布的《航海条例》打击最大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10.
在工业革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是
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C.能源工业D.机器制造业
11.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12.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移至
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莱茵河流域
D.红海沿岸
13.
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14.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
下列技术发明中,对改变工业生产面貌和人类生活方式最具突出意义的是
A.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电气的发明
C.电讯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D.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应用
16.
下列现象,不属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要变化的是
A.洋务运动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C.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建成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7.
曾国藩在总结湘军与太平军在湘潭、岳州作战取胜的原因时说:“湘潭岳州,两次大胜,实赖洋炮之利。”基于这种经验,后来他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
C.天津机器制造总局D.安庆内军械所
18.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采用洋纱织布。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传统手工业重新崛起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工业革命开始起步
D.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19.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D.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20.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21.
对下图中1959年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B.完成了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因为风调雨顺,所以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
D.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
22.
1909年初,《大公报》上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

3.选择题(共1题)

23.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回答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