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27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知识,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年明治政府提出“文明开化”的改革口号求“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总方向。
1872年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学制》主要模仿法国。提出普及小学教育,同时重视发展实业教育。
《学制》有许多内容严重脱离日本的国情,致使就学率达不到预期指标。1879年政府颁布了《教育令》,《教育令》主要模仿美国,改变了《学制》所规定的划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强调地方分权和尊重多样性和自由主义。但在自由的名义下,政府的教育受到轻视,小学入学率反而下降,还出现教育内容反动的现象。
1880年政府颁布《改正教育令》,强化了町村设置小学的义务,严格了对就学义务的规定,加强了教育行政权,并将修身课提到各科之首,以强化“尊祖训、明忠孝、学孔道”的道德教育,初步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立法指导思想。1885年又颁布一系列《学校令》,主要吸收了普鲁士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善良臣民”的道德教育。
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规定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教育改革的意义。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我国传统社会,国家的政权统治在最基层乡土社会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由此也产生了国家法与民间法(以伦理道德为主的民间调解),即二元性法秩序。
近代晚清以来,伴随着西方法律移植,中国传统的法秩序开始接受现代化的改造,但是制度的先行和观念的滞后,中国的法秩序依然呈现二元性。
在现实中,不论是中国的古代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并没有因为民间法和国家法性质的不同而造成法律秩序的内在紧张……调解作为由第三方主持下的双方合意达成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法律秩序的选择上,更具有自主性,因此,从理论上讲,调解更能体现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的组合,大小传统的沟通与弥合。

——摘编自王彬、褚晓琳《乡土社会秩序形态与调解史迁》

材料二18世纪初,治安法官成为英国地方名副其实的“统治者”。治安法官的权力涵盖治安、行政、司法多方面。18世纪中后期起,在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争取民主、自由、平等的改革运动兴起,由于治安法官贵族“家长式”的统治方式,如行使权力的专断与任意,利用治安权力对激进改革派与工人退动的镇压,对地方的管理松驰,落后等等。这些弊端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文化与需求。
19世纪,治安法官逐渐走向衰落与转型,英国通过地方政府改革,逐渐剥夺治安法官的行政权、治安权,通过司法改革使其最终蜕变成为纯粹的司法官员,负责简单的刑事案件。

——摘编自顾荣新《12世纪—19世纪英国治安法官的起源与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9世纪治安法官转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近代中英法律秩序的认识。

3.单选题(共18题)

4.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
A.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
B.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
C.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D.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
5.
下图是1832年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
C.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D.工人获得了政治权利
6.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A. 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C. 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7.
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说:“(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B.一直受到外部势力的阻挠和干涉
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D.缺乏成熟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8.
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
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9.
下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
A.苏维埃政权巩固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
C.农业集体化完成
D.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10.
巴黎公社委员会每逢开会时,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规定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已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体现群众的直接意愿
B.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
C.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D.缺乏稳固的领导核心
11.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1750一1900年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单位:百分率)
国家和地区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900年
整个欧洲
8
8
11
35
英国
10
16
25
100
俄国
6
6
7
15
日本
7
7
7
12
中国
8
6
6
3
 
A.英国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B.18世纪中国近代工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C.中国工业化程度呈逐步降低趋势
D.19世纪中国与西方工业化水平逐步拉大
12.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是站在胡佛的肩膀上成功的,新政时期某些政策实质是胡佛政府时期的某种延续、深入和强化。”以下胡佛采取的措施中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等提供贷款
B.坚持金本位制
C.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
D.签署紧急教济与工程建设法
13.
工业革命广泛开展以后,英国企业家在开办棉纺工厂的同时,继续与手工生产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手工织布的报酬急剧下降时,企业主为了成本着想,宁肯长期使用手工而不愿采纳新技术,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技术的推广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B.落后的观念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C.技术革新并没有满足生产的需要
D.传统手工业依然占据了优势地位
14.
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

A. 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
B. 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C. 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
D. 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15.
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是近代英国侵华的重要方式。1858年,英方迫使清政府签署《天津条约》,鸦片从此以“洋药”名义入口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1907年,英国主动向清政府提议逐年减少直至1917年完全禁绝鸦片对华出口。这一变化反映
A.工业革命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B.英国政府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C.英国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利益诉求
D.英德矛盾激化使英国放松了对华侵略
16.
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站在私营企业对立面,不惜用国家政权力量限制私营企业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政”在许多情况下都在帮助改善私营企业地位,有时甚至不惜放弃自由改革理想。据此可知,以上认识
A.包含了社会主义学者的新观点
B.都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历史事实
C.从不同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
D.都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17.
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
A.体现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C.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
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
18.
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D.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
19.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
国王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B
19世纪80年代后,美国的中西部兴起了大批新工业城市
美国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C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D
1912—1925年,我国成立的44个学术团体中,研究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的占一半
我国的科技发展已居世界前列
 
A.A
B.B
C.C
D.D
20.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盛行一时。这反映出
A.工业文明出现深刻的危机
B.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C.浪漫主义的理想已然破灭
D.文明冲突成为世界主流
21.
1789年8月26日,法国通过《人权宣言》。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该宣言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直接导致法国大革命走向高潮
C.确立了君主立宪的体制
D.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