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民主进程就像一部民主的实验史。的确,美国最适宜于做民主的实验:洛克、孟德斯鸠及其他启蒙学者已研究了西方民主的实践与教训,规定了符合“人性”的也是符合自然法的政治体系的特征;……广大的地域和基本上同质的文化使他们探索一种制度,以解决启蒙主义一致认为的大国无法推行民主的问题。
宪政主义,即制定一部规定政治权力运作的最后的亦是最高的法则,这是美国民主的一大特色。……由于宪政观念的根深蒂固,美国的政治结构有着非同一般的稳定性。有效的、相互制约的权力才不致酿成政治腐败;这不是说腐败不存在,而是说有一种制度化的东西来防范与惩治腐败。这种“三权分立”的原则与实践在两百余年历史中没有发生过动摇,制度的稳定和持久(无反复),在世界上并不多见。
材料 美国民主进程就像一部民主的实验史。的确,美国最适宜于做民主的实验:洛克、孟德斯鸠及其他启蒙学者已研究了西方民主的实践与教训,规定了符合“人性”的也是符合自然法的政治体系的特征;……广大的地域和基本上同质的文化使他们探索一种制度,以解决启蒙主义一致认为的大国无法推行民主的问题。
宪政主义,即制定一部规定政治权力运作的最后的亦是最高的法则,这是美国民主的一大特色。……由于宪政观念的根深蒂固,美国的政治结构有着非同一般的稳定性。有效的、相互制约的权力才不致酿成政治腐败;这不是说腐败不存在,而是说有一种制度化的东西来防范与惩治腐败。这种“三权分立”的原则与实践在两百余年历史中没有发生过动摇,制度的稳定和持久(无反复),在世界上并不多见。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围绕“美国民主”自拟观点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表达准确。)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官府控制下的城市与乡村始终是对抗的,农民为主体的市场还鲜为人知。农民视进城为畏途,北方商业性城镇尤为稀少,即使商品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市场几乎完全控制在官僚特权阶级手里,流通结构与生产脱节,与生产者和经营者脱节,所以商品贸易的发展与英国同期的商品经济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后果。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也出现过主要剥削底工的所谓经营地主,但最后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退回到传统的租佃经济;这与致富的商人将商业资本转为传统地产如出一辙。显然,一直到鸦片战争前,超经济的统治权力仍然炙手可热,包括商人、经营地主及其他庶民地主在内,朝有功名的缙绅地主转化,是他们的不懈追求。于是,我们发现地主、商人和官僚形成了所谓三位一体的“通家”。这一颇具中国特征的阶级结构,似乎愈发使中国农村难以走出中世纪。
材料二 英国农民在15—16世纪基本成为小商品生产者,涌现出一批富裕农民,建起成批的地方市场,在乡村大地上星罗棋布。圈地运动是英国乡村商品化、市场化的结果,同时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内进一步开辟了市场化道路。
英国这些中小城镇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或疏或密的商业网……在此基础上,又普遍发展起乡村羊毛业和呢布业,使大批农村人口以及农村本身城市化,即所谓“二次城市兴起”。英国到16世纪,中世纪等级界限模糊了,不仅纽曼与骑士、乡绅相通,骑士和乡绅也界限不明,实际上,新的阶级结构正在形成中:以杰出的纽曼和部分乡绅为主体的租地农场主阶级,不仅包括乐于投资农场的商人和企业主,还包括改变了经营方式的骑士,他们实际上就是农村新生资产阶级。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村变革的表现及其影响。
材料一 在中国,官府控制下的城市与乡村始终是对抗的,农民为主体的市场还鲜为人知。农民视进城为畏途,北方商业性城镇尤为稀少,即使商品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市场几乎完全控制在官僚特权阶级手里,流通结构与生产脱节,与生产者和经营者脱节,所以商品贸易的发展与英国同期的商品经济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后果。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也出现过主要剥削底工的所谓经营地主,但最后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退回到传统的租佃经济;这与致富的商人将商业资本转为传统地产如出一辙。显然,一直到鸦片战争前,超经济的统治权力仍然炙手可热,包括商人、经营地主及其他庶民地主在内,朝有功名的缙绅地主转化,是他们的不懈追求。于是,我们发现地主、商人和官僚形成了所谓三位一体的“通家”。这一颇具中国特征的阶级结构,似乎愈发使中国农村难以走出中世纪。
材料二 英国农民在15—16世纪基本成为小商品生产者,涌现出一批富裕农民,建起成批的地方市场,在乡村大地上星罗棋布。圈地运动是英国乡村商品化、市场化的结果,同时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内进一步开辟了市场化道路。
英国这些中小城镇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或疏或密的商业网……在此基础上,又普遍发展起乡村羊毛业和呢布业,使大批农村人口以及农村本身城市化,即所谓“二次城市兴起”。英国到16世纪,中世纪等级界限模糊了,不仅纽曼与骑士、乡绅相通,骑士和乡绅也界限不明,实际上,新的阶级结构正在形成中:以杰出的纽曼和部分乡绅为主体的租地农场主阶级,不仅包括乐于投资农场的商人和企业主,还包括改变了经营方式的骑士,他们实际上就是农村新生资产阶级。
——摘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村难以走出中世纪”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村变革的表现及其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文主义精神是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有识之士,勇立潮头,通过作品表达人文思想,引领时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5世纪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并指出18世纪人文精神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人文主义发展的共同影响,并简析有识之士能够引领时代的共同原因。
人文主义精神是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有识之士,勇立潮头,通过作品表达人文思想,引领时代。
人物 | 生活年代 | 代表作 | 内容 |
彼特拉克 | 1304—1374 | 《歌集》 | 提出了“人学”对抗“神学” |
薄伽丘 | 1313—1375 | 《十日谈》 |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
米开朗琪罗 | 1475—1564 | 《大卫》 | 展现了人性的力量和美。 |
盂德斯鸠 | 1689—1755 | 《论法的精神》 | 详述法律的历史探讨自由的条件及保障 |
卢梭 | 1712—1778 | 《忏悔录》 | 揭露政府和教会的腐朽维护人权和尊严 |
康德 | 1724—1804 | 《纯粹理性批判》 | 提出人非工具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5世纪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并指出18世纪人文精神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人文主义发展的共同影响,并简析有识之士能够引领时代的共同原因。
3.单选题- (共24题)
4.
西塞罗:“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反映了
A.古罗马司法程序不规范 |
B.罗马法明确维护贵族既得利益 |
C.经济发展影响司法公正 |
D.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 |
5.
“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一旦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就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法国
A.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B.共和君主两派相互妥协 |
C.对总统任职资格做出限制 |
D.在农村中传播共和思想 |
6.
俾斯麦1862年执政,宣布议会休会,开始了无议会统治时期。他禁止自由派活动,封闭反对派刊物,其独断专行被指责违宪,酿成“宪法危机”。1864年,俾斯麦以对丹麦的军事胜利征服了朝野,这场宪法冲突才告结束。这说明
A.德国军国主义传统严重 |
B.统一任务是当务之急 |
C.集权政治已经初露端倪 |
D.德国民主意识很薄弱 |
7.
1832年议会改革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那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议席。这反映了
A.贵族政治获得长足发展 |
B.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清了障碍 |
C.全面普选权已然实现 |
D.重新分配政治话语权势在必行 |
8.
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此,美国
A.制定了新宪法 |
B.加强邦联政府权力 |
C.扩大议会权力 |
D.统一了国内市场 |
9.
在英国,反对党的存在被人们赞誉是“19世纪对政府艺术的最大贡献”。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反对党是英王牵制议会的工具 |
B.反对党影响国家决策 |
C.反对党能够有力保障言论自由 |
D.反对党有效制衡权力 |
10.
19世纪中期,欧洲的劳动人民实际上并不具有军队在战斗中的那种心境。他们还有日益增强的忠于国家的民族感。要他们在情感上跟世界无产阶级联合在一起,去同他们的邻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事。由此推断,此时期
A.工人运动并不具有世界性 |
B.欧洲各国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
C.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实践 |
D.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普遍确立 |
11.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这表明
A.专制皇权加强对基层治理 |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
C.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强化 |
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遏制 |
12.
下段材料节选自崔定《四民月令》(东汉后期豪强士族之家历)。这反映了当时
正月,命女红趣织布。
二月,蚕事未起,命缝人流冬衣,彻复为袷。
三月,清明节,治蚕室。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
六月,命女红织缣缚。八月,凉风戒寒,趣练缣帛,染彩色,擘绵治絮,制新流故。
正月,命女红趣织布。
二月,蚕事未起,命缝人流冬衣,彻复为袷。
三月,清明节,治蚕室。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
六月,命女红织缣缚。八月,凉风戒寒,趣练缣帛,染彩色,擘绵治絮,制新流故。
A.棉纺织技术水平提高 |
B.手工业出现雇佣劳动 |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 |
D.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 |
13.
“尽管郑和的远征确切地表明,中国人拥有控制海洋的技术和财力,但……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无力向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皇帝的敕令挑战。”造成“无力挑战”的根本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 |
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
C.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14.
下表为康熙十五年某地土地占有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类别 | 康熙十五年 | 的实施 | |
户(%) | 耕地(%) | ||
无地户 | 17.61 | | |
10亩以下 | 36.93 | 11.83 | |
10~50亩 | 41.57 | 56.39 | |
50~100亩 | 2.70 | 11.65 | |
100亩以上 | 庶民 | 0.47 | 4.61 |
绅衿 | 0.72 | 15.53 |
A.小农经济盛行 |
B.土地高度集中 |
C.流民问题严重 |
D.租佃经营为主 |
15.
当代学者秦晖指出,中国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由此可见
A.古代官吏贪腐的根源是赋税制度 |
B.赋税收入决定了历代王朝的兴衰 |
C.中国古代赋税内容始终过于繁杂 |
D.税制改革未能根本解决小农负担 |
16.
据统计,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全欧洲的黄金储备由原来的55万公斤猛增到119.2万公斤,白银储备从700万公斤猛增到2100万公斤。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左右。据此可推测欧洲
A.百姓生活境况日益艰难 |
B.国家实力对比急剧变化 |
C.各国资本原始积累增加 |
D.殖民扩张矛盾不断激化 |
17.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4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表明
A.棉纺织品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
B.东印度公司直接促进工业化进程 |
C.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极大 |
D.市场需求扩大推动生产效率提高 |
19.
1815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取消了长期实行的《航海条例》,1846年至1849年,取消了200多种食品的关税。对英国这些举措分析正确的是
A.建立在英国工业霸权基础上 |
B.是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延续 |
C.加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D.推动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 |
20.
贡斯在谈到一位思想家的学说时说,“那种绝对、无限的权力,不管落到什么人手里,不管是君主,还是自称是人民的代表,结果你将发现它同样都是罪恶。”他质疑的观点可能属于
A.洛克 |
B.伏尔泰 |
C.卢梭 |
D.康德 |
21.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利赞美勇气、坚定和权谋,认为只有权力才能带来秩序和稳定。要求那些想有所作为的君主必须“把狮子的力量与狐狸的狡诈结合起来。”这一主张意在
A.宣扬君主集权 |
B.体现个人价值 |
C.加强中央集权 |
D.讽刺集权政治 |
22.
马丁·路德宣布改革后,被革除教门。同时他遭到帝国取缔,查理五世皇帝负责逮捕这个异教徒。但是萨克森选候和其他德意志北部诸侯把他置于他们的保护之下。他在安全的隐居中开始把《圣经》译成德文。这一状况说明
A.德国王权与教权利益一致 |
B.德国中央集权势微 |
C.改革符合多方利益需求 |
D.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
24.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A.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
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
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
D.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
25.
《本草纲目》的编纂宗旨是为了“辨天下物品之情味,合世人疾病之解宣”。哥白尼的“日心说”用科学的理论准确地反映天体运行的本质和规律。对于中西科技的差异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 |
B.中国缺少逻辑推理和实验 |
C.西方科技并不具有实用性 |
D.中国知识和创造发明落后 |
26.
近代科学面临的最大阻力不再是对自然的未知,而是来自人类社会权威的错误已知,这种已知不仅把人们的认识导向歧途,而且封杀任何对正确认知的探讨。这一认知反映了
A.科学家必须尊重客观世界 |
B.自然科学与宗教权威冲突严重 |
C.科学界探索自然成就显著 |
D.哲学世界观的对立阻碍思维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