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经历了专制到法治的逐步演进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材料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哪次会议制定的?其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指出材料一中图7所示中央行政制度的名称。与图7相比,图8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哪次会议制定的?其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亨利·基辛格(199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3.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

(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3)材料三所示的这种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奔驰公司的制造分工情况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二 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
——摘编自黄鲁成《国际贸易》
材料三
(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3)材料三所示的这种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奔驰公司的制造分工情况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4.
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① (历史事件)
② (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将材料一中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① (历史事件)
② (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5.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2)材料二中图1人物的代表作是什么?公开反对图2这种做法的德国代表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三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
(1)材料一关注的对象是什么?(2)材料二中图1人物的代表作是什么?公开反对图2这种做法的德国代表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2.单选题- (共24题)
15.
结束中美之间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
A.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D.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A.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D.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4.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与材料相对应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