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南省高中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702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自然法就是存在于自然中的理性,是永恒的、普遍的正义,……应该成为一切人类法的准则。一个国家没有法,就不是国家;法必须按照自然法的标准加以制定,以惩罚邪恶和保护善良,保护人了门生活的安定和幸福。……国家的职能在于实现公民的自由平等。

——西塞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和原则。
(2)归纳材料二的基本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
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缩影,在内忧重重、外患频频的近代中国,演绎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商业传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春天。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代表,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荣家在无锡、上海两地企业设备被毁纱绽18.7万枚、布机2766台、粉磨36部……荣家兄弟把大量面粉和小麦送给中国军队做军粮。1941年,汪伪政权威胁荣德生,要求他将申新一、八两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荣德生当即严词拒绝,并大义凛然地说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荣氏家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企业在抗战时期的境况,并说说你对“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理解
3.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试图用惊世骇俗的表现形式来揭示这个令他们不解的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贝克特《等待戈多》  

 

——毕加索《格尔尼卡》

材料二 非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哲学和文学艺术上。奥地利哲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具有强烈的反理性倾向。……文学艺术流派,它们以一种特别活跃的姿态,配合非理性主义思潮对西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了不同侧面和不同形式的批判。

  ——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同时又充满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受着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残酷的现实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文学艺术。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
(2)据材料二,概括该艺术流派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艺术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单选题(共19题)

4.
伏尔泰这样描述英国政治制度:“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是
A.专制君主制B.共和制C.君主立宪制D.总统制
5.
1919年春夏之交,“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史称
A.太平天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6.
长征是一部中华民族凉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2016年是长征胜利
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
7.
王某某是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才吉村村民,2011年通过直接选举当选为一村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这一民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8.
1972年2月21日,在北京机场,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周恩来诚恳地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该场景描述了
A.乒乓外交
B.基辛格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建交
9.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A.全球化趋势
B.多极化趋势
C.一体化趋势
D.区域集团化
10.
“它是中国历史上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后有西方传来叩启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它又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制度。该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1.
1933年,罗斯福政府在美国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这一从供给侧压缩过剩产能的做法,体现了
A.重农抑商政策B.自由放任政策
C.重商主义政策D.国家干预政策
12.
中山装前襟四只口袋代表立国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为以文治国;前襟五粒扣子代表五权分立;袖口三粒扣子代表三民主义;封闭的衣领寓为严谨治身。中山装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A.儒家伦理B.中西合璧
C.全盘西化D.固守传统
13.
读下图,与之相对应的是
A.华盛顿体系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雅尔塔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
14.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15.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
A. 白瓷
B. 青花瓷
C. 粉彩瓷
D. 珐琅彩
16.
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秋,有一位伟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这位伟人是
A.孙中山B.刘少奇
C.***D.邓小平
17.
《蒙娜丽莎》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神秘微笑”。她嘴角上一丝淡淡的微笑,悄悄地在脸上掠过,像一缕清风漾起涟漪,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喜悦。该作品蕴含了
A.蒙昧主义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
18.
他的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魄,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儿女情长,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柔情之美。他就是宋代大文豪
A.苏轼B.苏辙C.陆游D.辛弃疾
19.
下图显示了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图中①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了
A.铁器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20.
1859年,《物种起源》一出版,立即受到了欢迎。姑娘们在自己的床头放上一本作为高雅的象征,赫青黎把达尔文的新学说比喻为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这一“新学说”阐述了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相对论D.量子论
21.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驳斥封建顽固派“墨守祖宗成法”。在此,梁启超主张
A.“师夷长技”B.“中体西用”
C.因循守旧D.变法革新
22.
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以其蜿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躯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它是隆起于华夏大地的脊梁,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这座历史的实物丰碑是
A.长城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