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641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7/3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欧洲的一体化与欧洲各国的利益密切相关。在这一进程中,英国一直扮演着三心二意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戴高乐)他想要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激起法国的民族自信心,就不能不寻求合作和支持的力量。处于下坡态势的法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从大西洋两岸到乌拉尔山脉”的“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摘编自孙建霞《探析20世纪5060年代戴高乐欧洲的战略》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引用者注)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欧共体成立后,世界局势和英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英联邦囯家纷纷独立,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在英联邦中的贸易统治地位;而英国经济不振,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国家。这种情况迫使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

材料三 英国的离开本身就是对欧盟行为体角色能力的削弱,而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也会打击其他成员国对欧盟制度体系以及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机构,从这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摘编自巩潇泫、贺之杲《英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戴高乐关于欧洲复兴的主张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相关国家为实现“欧洲人的欧洲”最先采取的行动。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
2.
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中,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在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的话,那么文艺复兴则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进军,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尹虹《略谈欧洲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马丁·路徳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加以实现。路德的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编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哲学家要启迪民众心智,使之具备自主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他们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人的这种自主认知世界的能力,他们称之为“理性”。

——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人类探索精神世界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根本原因。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自北宋至今,对于它的评价充满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取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熙宁变法期间,推行青苗法的提举官以多贷为有功,不问民之贫富,强行“抑配”,各级官吏则假新法之名而循私舞弊,与民争利,搞得“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当时的煕宁变法起码应该考虑“理财”和任贤授能、礼义教化如何协调并进的问题,而神宗却一味地强调“当今理财最为急务”,王安石也俯就、迎合这一旨意,强力推行新法,致使旧党“诸公退散”,新党又越次提拔了一些并非品学兼优的“晓财利之人”,为以后激烈的党争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李存山《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的背景以及“理财以农事为急”的目的。
(2)材料二揭示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启示。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拿破仑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不但是法国史上,而且是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使法国由共和国变为君主国,在政权形式上是倒退。拿破仑作为皇帝,确实是一个独裁者,他不仅镇压了王党的复辟活动,而且取缔了言论、集会、出版等自由,对雅各宾和工人组织进行了残酷迫害。但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帝国,拿破仑的集权措施是法国和欧洲的历史发展所必需的。

——裴泽湘《拿破仑与欧洲》

材料二 到了拿破仑时期,人们开始用理性的精神来冷静地思考法国的前途和命运。保住大革命的最主要成果,克服过度的革命狂热,丢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1799年通过雾月政变上台的拿破仑身上,反映了这种时代的精神——他既有一往无前的满腔热情,又有沉稳缜密的理性思考,正是在拿破仑这位杰岀政治家的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宛凤英《<拿破仑法典>:大革命与民族文化的结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独裁统治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采取集权措施的主要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得以诞生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法典颁布的意义。

2.单选题(共17题)

5.
萨拉米斯海战之后,地米斯托克利的个人声望和权力达到顶峰,但由此他自己本乡的市民出于对他成就的嫉妒而乐于接受对他的诋毁。于是,雅典人以害怕出现一个军事独裁者为理由,对地米斯托克利施用了陶片放逐法。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陶片放逐法是平民反对贵族的武器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6.
乔治三世在1761年3月宣布举行议会大选。国王宠臣布特伯爵在选举前夕就兴高采烈地预言:“新议会必将是国王的议会。”同时,乔治三世开始经常操纵或直接主持内阁会议。这表明当时英国
A.议会失去了制约国王的权力
B.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
C.国王仍保留很大的专制权力
D.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
7.
1844年中美条约谈判时,中方代表向美方代表发出第一份照会,文中把美国国名抬高格写,但把中国及中国皇帝的名称抬高两格。这件公文当即被美方代表退回,并附言要求中方“遵守两国平等的形式”。这从本质上说明
A.传统观念受到近代外交的冲击
B.清政府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东西方文化存在明显差异
8.
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在延安正式开学。中国共产党吸纳了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参加,其中有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诗、张学明,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等。这一做法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
C.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
9.
2014年1月中国参与的世贸组织(WTO)环境产品谈判启动,以APEC清单为基础在WTO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实现环境产品自由化的各种机会。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主导世贸组织规则制定
B.世贸组织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
C.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D.世贸组织促成了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
10.
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可较直接透视历史问题。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状况最合适的是
A.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铜车马
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
C.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D.南昌汉海昏侯墓出土的五铢钱
11.
1894年前,嘉定“布经市极盛”,但“自洋纱盛行,不数年间,无复有布经营业,而市况顿衰。”在南汇“近三十年洋布盛行,于是织布之利亦渐失败。”这些现象表明当地
A.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B.土纺布对外贸易日益萎缩
C.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近代民族纺织业缓慢发展
12.
1929—1934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工业奖励法》等政策,采取豁免养蚕区税收与减免丝织品运费,增加外国人造丝进口税等措施。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传统农业
B.抵制列强侵略
C.完善经济法规
D.振兴民族实业
13.
如果以时间为序,将政治因素(政策)作为外力、经济因素作为内力,在两者合力的作用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所表现出来的变革或变迁的轨迹如下图。下列解读准确的是

注:O点开始的对角线为假设的农村发展正态趋势(如线段OA为1950--1957年的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各点到O线的垂直距离表示偏离正态的程度。
A.AB段为1958--1965年
B.BC段为1961—1965年
C.CD段为1966--1982年
D.DE段为1966—1978年
14.
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张
A.有利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了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15.
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A.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16.
美国学者加里·纳什指出,胡佛总统在危机期间是有所作为的,或引导私营企业进行自愿联合,或借用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四年中,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该学者认为胡佛
A.坚决奉行自由主义政策
B.采取了经济干预的措施
C.趁危机扩大了总统权力
D.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17.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最后达到“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在苏俄(联)的历史上,这表现为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制订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8.
下表反映了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的情况,高考录取率的提高
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8年
2008年
2011年
录取率%
4.8
6.1
24.6
57
72.3
 
A.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B.满足了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C.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19.
下图为元代著名画家王冕创作的《南枝春早图》。画作用浓淡相间的笔墨写枝干,一枝粗枝由画面下部右端斜出向上,枝上梅花繁密,含笑怒放,把早春的盎然春意尽情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一种清雅自得之感。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C.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
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
20.
革命党人章太炎在学术上推崇明末清初古文经学大师顾炎武。他说:“今之经学,渊源在顾宁人。顾公为此,正欲使人推寻国性,认汉虏之别耳。”这说明章太炎
A.将救亡图存与争取民主相结合
B.重视与改良派争夺舆论阵地
C.将民生主义诉求置于次要地位
D.利用顾公思想进行排满宣传
21.
下图是英国画家康斯坦布尔的《干草车》(1821年),这是一幅地地道道的英国农村风景图,画面描绘了小溪、小船、浅滩、马车、农夫、白云。作者通过世俗题材表达对传统乡村社会的怀念之情,由此可知该作品属于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