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各地出现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大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如《遐连贯珍》(1853,香港)、《六合丛谈》(1857,上海)、《中外新报》(1858,宁波)、《教会使者》(1860,福州)、《谈道新编》(1872,汉口)、《厦门新报》(1886,厦门)等。它们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宗教性报刊,但在宣传内容上大多转而以时事政治为主,加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后,外国商人创办的一批商业性中文报纸在上海、广州等地先后问世,最终成为报业发展主流和报业市场主体。据统计,19世纪40~90年代,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170种,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创办报刊,刊登时政,介绍西学,在版式、体例及印刷技术方面,均仿效外国报纸。如《中外新报》(1858,香港)、《羊城采新实录》(1872年,广州)、《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等。至甲午战前,约有10余家。
材料二 甲午战后,国人办报进入新阶段。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此后《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纷纷创办,从议论时政、谈论学术、讲求变法到宣传科技、介绍西学等,无所不包。1900年,陈少白等人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权学说。此后有《游学译编》、《江苏》、《民报》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
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向官报倾斜的新闻政策。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首创《北洋官报》,各省仿效,《南洋官报》、《安徽官报》等接踵问世。学部《学部官报》、邮传部《交通官报》等也相继刊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代文化史》(焦润明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40~90年代中国中文报刊发展的特点以及9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中文报刊创办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单选题- (共14题)
A. 人民主权
B. 差额选举
C. 抽签选举
D. 轮番而治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
C.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D.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
A.出于反对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
B.鼓吹平等民主思想 |
C.利用西方观念攻击传统文化 |
D.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
A.义和团的行为自相矛盾 | B.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
C.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 | D.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 |
A.1954年宪法 | B.1975年宪法 |
C.19 78年宪法 | D.1982年宪法 |
A.限制对外政治交往 |
B.鼓励民间贸易 |
C.减少朝贡贸易损耗 |
D.实行海禁政策 |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新航路的开辟 |
D.工业革命 |
A.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D.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
A.提出全国暴动推动农村土地革命 |
B.强调城市夺权与农村土地革命相互促进 |
C.认识到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
D.主张先工农武装割据然后夺取全国政权 |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
D.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 |
A.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 | B.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
C.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 | D.城市商业高度繁荣 |
A.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天主教神学 |
B.自然科学的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 |
C.自然科学进步推动社会科学发展 |
D.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反专制斗争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