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近代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和救国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
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材料二:民主科学救国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社会主义救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
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
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概述上述三个救国方案的实践活动。
(2)任选一个方案加以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不超过200字)
材料一:共和救国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
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材料二:民主科学救国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社会主义救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
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
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概述上述三个救国方案的实践活动。
(2)任选一个方案加以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不超过200字)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
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教育改革的影响。
材料 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
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
——摘编自周路宽《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教育改革的影响。
3.单选题- (共10题)
3.
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A.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
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
D.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
4.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这段材料反映了美国:
A.照搬了英国、法国的民主模式 |
B.美国的民主突出了民权 |
C.吸收了以前的民主成果 |
D.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5.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6.
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
7.
“1890年后,西方国家高中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大众教育的迅速发展 |
B.工业革命促使生产与科技紧密结合 |
C.汽车工业需要有体力的劳动者 |
D.西方低龄儿童数量急剧减少 |
8.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9.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
C.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
10.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1.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 B.走十月革命道路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