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有明一代,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及蛮夷长官等司,纯属土职,是土司的专有名称。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隶验封司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司者都指挥使领之。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宣慰司宣慰使从三品,宣抚司宣抚使从四品……从官品上看,土府、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宣慰使略低于布政使(从二品)而与布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相当。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土司制度的特点。
(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相比有哪些优势。
材料一: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有明一代,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及蛮夷长官等司,纯属土职,是土司的专有名称。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隶验封司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司者都指挥使领之。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宣慰司宣慰使从三品,宣抚司宣抚使从四品……从官品上看,土府、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宣慰使略低于布政使(从二品)而与布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相当。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土司制度的特点。
(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相比有哪些优势。
2.单选题- (共10题)
2.
美国人坚决反对世袭,认为如果以法律同意某个或某些家族的特殊地位和特权,那么法律就变成了真正的不平等的护身符。独立战争期间,马萨诸塞等州均在宪法中禁止确立特殊身份和世袭制度。在此背景下,美国确立的制度或政治原则是
A.联邦制 |
B.共和制 |
C.三权分立 |
D.生而自由 |
3.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一看法
A.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 |
B.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 |
C.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 |
D.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 |
5.
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惑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
A.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 |
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
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
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
6.
1958年戴高乐提出改革北约领导结构的主张,在遭到美国拒绝后,法国逐步将自己的军事力量从北约防务体系中撤出。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此后法国拒绝将自己的核武装纳入北约的核武器体系。法国以上举动的主要目的是
A.为成为核大国扫清领导体制上的障碍 |
B.强化军事独立以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 |
C.通过自身变革来推动北约的体制调整 |
D.打造一个独立于北约之外的防务体系 |
7.
看人认为“China”是昌南镇的音译,也有人认为是“秦”的音译,但也有学者认为,“China”来源于“China”,(支那)一词的语音,出自荆楚,其人文含义凸显了水田稻作农业。该观点强调“China”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
A.经济结构 |
B.文化类型 |
C.社会形态 |
D.历史传统 |
8.
李鸿章强调唯有“稍变成法”,如改革科举制度等,才能出人才,精制造,“转贫弱为富强”。这表明他的洋务思想
A.已经触及封建政治制度根基 |
B.对世界大势的了解远逊同辈 |
C.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
D.将改革内政与办洋务相联系 |
9.
某一时期中,学者强调分析与研究,在探讨不同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时,还努力找出这些影响背后的规律和因果关系。这最可能是那个时期学者思考的方向
A.古希腊时期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宗教改革时期 |
D.启蒙运动时期 |
10.
邓小平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
A.阐述的是经济的发展问题 |
B.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 |
C.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
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