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图说明雅典先后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2)伯利克里对民主政治的理解是什么?能够体现伯利克里这一原则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试加以评价。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图说明雅典先后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2)伯利克里对民主政治的理解是什么?能够体现伯利克里这一原则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试加以评价。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据材料一,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请分析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据材料一,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请分析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伦诗句
材料二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
(2)据材料二你是怎样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请说明理由。
(3)梭伦、穆罕默德·阿里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伦诗句
材料二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
(2)据材料二你是怎样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请说明理由。
(3)梭伦、穆罕默德·阿里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单选题- (共16题)
6.
1989年美国修订的《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该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的
A.社会契约 |
B.主权在民 |
C.自由平等 |
D.反对私有制 |
7.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
8.
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
A.排斥世俗生活 |
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 |
C.主张信仰自由 |
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
9.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哲学突破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各自影响着东西方思想的发展,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①强调民主的作用②重视道德的意义③追求社会的平等④肯定人的价值
①强调民主的作用②重视道德的意义③追求社会的平等④肯定人的价值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10.
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台湾歌星周杰伦演唱了《本草纲目》:“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材料中所说的“正楷”的基本特点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 |
C.规矩与放纵并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 |
D.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
11.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
12.
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以下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形式上是新颖的 |
B.方法上是激进的 |
C.学术上是科学的 |
D.思想上是落后的 |
13.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
15.
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这主要反映了浪漫主义者
A.本身带有浓重的封建残余 |
B.对人文主义运动的反思 |
C.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失望 |
D.与民族民主潮流的相悖 |
17.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
B.鲜卑与汉族地主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消失 |
D.落后的民族终将被强大的民族代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