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正式法律的形式宣布取消国王经常用以干预法官独立司法的法律豁免权和中止权,明确规定国王不得中止法律的实施,未经议会同意,也不得行使法律豁免权。1701年,议会又制定《王位继承法》,宣布法官只要“品行端正”即可一直任职;法官在议会两党的请求下才可罢免;法官的基本薪俸应予以保障,从公共财政中支付。第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由此诞生。
(1)据材料一,说明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最高法院成为“终极权威”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联邦法院的权力受到哪些约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说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民主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正式法律的形式宣布取消国王经常用以干预法官独立司法的法律豁免权和中止权,明确规定国王不得中止法律的实施,未经议会同意,也不得行使法律豁免权。1701年,议会又制定《王位继承法》,宣布法官只要“品行端正”即可一直任职;法官在议会两党的请求下才可罢免;法官的基本薪俸应予以保障,从公共财政中支付。第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由此诞生。
——程汉大《政治与法律的良性互动——英国法治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制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间争议的仲裁者和国家许多最重要问题的终极权威。……不过,联邦法院的权力仍然受到间接的约束,美国宪法中的制衡原则依然有效。……总统对联邦法官的任命权,再加上参议院的确认权;像对其他联邦官员一样,国会可以对联邦法官行使弹劾与罢免权。——任东来、陈伟等《美国宪政历程》
材料三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宪政民主的开端,……是20世纪中国最民主的时期。……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民主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在经济方面,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文化方面,公民言论和思想自由空间的扩大,……涌现了众多甚至至今尚难超越的“新人物与新思想”。——王轶群《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
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最高法院成为“终极权威”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联邦法院的权力受到哪些约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说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民主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从经济的角度,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21.0 | 27.5 | 51.0 |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1)从经济的角度,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单选题- (共21题)
3.
《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这表明英国建立的制度是
A.君主专制 |
B.贵族共和制 |
C.君主立宪制 |
D.民主共和制 |
4.
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人颁布了
A.《独立宣言》 |
B.《人权宣言》 |
C.《邦联条例》 |
D.《联邦宪法》 |
8.
2015年9月2日,新疆军区翠华路干休所的一位老将军挥毫写下了“东北遭侵天洒泪,南京屠杀骨堆山”的诗句,诗歌中暗指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 |
B.七七事变、台儿庄大捷 |
C.九一八事变、台儿庄大捷 |
D.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
10.
新中国某法律序言写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该法律
A.促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
B.成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核心 |
C.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指导思想 |
D.勾画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
11.
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的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除夕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地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 |
B.苏联将派代表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C.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
12.
小明同学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在网上下载到与之相关的资料,他研究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九次APEC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事件 |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事件 |
开幕词 | “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 |
评价 | “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九次APEC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4.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下面一则当时美国一对母子的对话反映了哪方面的原因?“妈妈,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
A.财富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
B.生产相对过剩 |
C.证券市场的资金并没有投入生产领域 |
D.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 |
15.
有人为了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小农经济=农业+家庭手工业 |
B.江南制造总局=民族资本家+资本主义 |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国家政权 |
17.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18.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 |
19.
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司南 | B.造纸术 | C.雕版印刷术 | D.活字印刷术 |
21.
“他安抚四邻,持续发展与美国的外交,并修复与苏联的关系。在国内,……建立自由贸易区,放弃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引进外国资本,这标志着某种意识形态的转变。”材料中的“他”
A.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 |
D.在遵义会议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