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 隋以前,地方官制重叠,滥立名目……形成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些冗官。
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
(2)简要分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2)简要分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西周至明清环保法制与生态环境状况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一:中国西周至明清环保法制与生态环境状况表
朝代 | 土地制度 | 生态环保职官设置 | 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形式 | 全盛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万人) |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 | |
职官 | 行政级别 | |||||
西周 | 土地原始国有制 | 以“大司徒”为首的环境职官体系 | 高 | 法、令 | 1000 | 良好 |
唐 | 封建土地国有制 | 虞部(生态环保职能完备) | 较低 | 令、农书 | 5200 | 合理开发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
明清 | 封建土地私有制(私田占主体地位) | 虞部(生态环保职能被取消) | 较低 | 农书 | 明6100清41000 | 西部地区环境开始恶化 |
——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
材料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加上严酷的战争环境,战争和大规模开荒,边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此边区政府先后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对边区的土壤、农作物、森林、矿藏、水利等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调查。通过修梯田、坝堰地等来保持水土,并进行了一些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1941年1月29日,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规定了有关森林保护、砍伐、惩罚和奖励的政策。1941年边区在建设厅下设林务局,筹设实验林场及苗圃,进行科学实验培育优良树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摘编自李芳《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明清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明清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单选题- (共32题)
3.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指出:“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成为个人自由的依据;而罗马留下了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追求个人自由是希腊民主与哲学的核心 |
B.希腊和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泉 |
C.重视法治和社会秩序是罗马文明的特征 |
D.希腊和罗马文明具有各自的特色和意义 |
4.
有学者认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关于材料中“州”的地位的演变,正确的是
A.从邦联制到联邦制推动了“州”的独立性加强 |
B.从殖民地到独立的“邦”,又到从属于联邦的成员 |
C.在地位的升降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性 |
D.联邦政府完全实现了中央集权 |
5.
1944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部队“对于国民党军队,我军谨守防地,不得发生由我启衅之任何事件。仅在彼方进攻时,我应执行自卫原则。”这一精神的贯彻
A.有助于“双十协定”的实施 |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C.符合民族战争的需要 |
D.阻止了内战的爆发 |
6.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
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 | B.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
C.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 | 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 |
7.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
8.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
C.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
D.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
9.
1928年6月,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指出:“第一次革命浪潮因为历次失败而过去了,而新的浪潮还没有到来,反革命的势力超过了工农”,“党要用一切力量去加紧团 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这表明
2
2
A.城市暴动仍是中共革命的主要模式 | B.中共迫切需要壮大自身的力量 |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大会的认可 | D.“左”倾冒险主义左右会议进程 |
10.
建国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些举措说明
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 |
B.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治的完善 |
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
D.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 |
11.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外交,成就显著且经历曲折,两个阶段有明显的联系、又有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下列某份报告概括的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其中符合后三十年的是
A.求同存异、有所作为、维护国家利益 | B.巩固独立、维护主权、反对大国威胁 |
C.维护和平、奉行结盟、创造经济环境 | D.睦邻友好、主营亚非、结伴而不结盟 |
12.
英国《每日电讯报》 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 |
B.“令人意外的行动”指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C.“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根本原因 |
D.“本身问题”主要是指美国的经济“滞胀”问题 |
13.
有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大国借此在国际舞台上重新起,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一体化
A.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 |
B.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
C.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 |
D.是欧洲各国共赢的一体化 |
14.
20世纪60年代,苏联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分成“进步的”和“反动的”,蓄意分裂不结盟运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把自己打扮成不结盟运动的“朋友和战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结盟运动国际影响增强 |
B.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 |
C.美国与不结盟运动联系密切 |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15.
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殖民垄断公司。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组织都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B.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
C.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 |
D.是政府直接对经济干预的产物 |
16.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推测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17.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间手工业 |
B.官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民营手工业 |
18.
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
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
C.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
D.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
19.
战国秦汉铁器制造渐成大业,是获利丰厚的行业之一同样获利丰厚的还有一些经营畜牧业的大商家。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A.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流 |
B.手工业发展推动商业繁荣 |
C.重农抑商政策尚未执行 |
D.耕作方法出现革命性变化 |
20.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纸币都迅速贬值,明朝中期,政府基本放弃纸币。最终,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成为主要支付工具。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21.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 经地中海 |
胡椒 | 100——200万磅 | 300——400万磅 |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 35——65万磅 | 70——100万磅 |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
22.
“在欧洲各国中,葡萄牙是最不宜于从事帝国冒险事业的。幸运、地理位置、航海技能和天赋勇敢等结合在一起,使葡萄牙人在初期领先,但是不能长期保持。”导致葡萄牙 “不能长期保持”领先主要在于其
A.从事冒险人员众多 | B.未形成促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
C.面临列强激烈竞争 | D.深受海外殖民地独立斗争打击 |
23.
“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材料认为荷兰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A.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 |
B.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C.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 |
D.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国家 |
24.
1882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把与他有关的四十家企业合并,由一家信托公司集中管理,成为有名的标准石油托拉斯。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反托拉斯法。二十年后,标准石油托拉斯被政府起诉而瓦解。这表明
A.美国政府坚决反对资本家的垄断行为 | B.二十世纪初美国政府曾干预经济运行 |
C.垄断排斥竞争因而受到美国法律打击 | D.信托管理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 |
25.
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责任田效果明显,促使更多的农民起而仿效。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这说明
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跃进计划 |
B.农村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积极性 |
C.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 |
D.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 |
26.
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戴上“红帽子”经营,即企业在注册的时候找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来当“婆婆”,挂靠在它的下面。“戴帽”后企业办起事来比较容易,可以享受到种种优惠。这种现象
A.是政府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举措 |
B.反映了社会对非公有经济的抵制 |
C.说明私营企业发展环境尚未完善 |
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 |
27.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国务院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
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
C.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
28.
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
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
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
29.
1978年10月,中美洽谈合作的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英语词汇“jointventure”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认为既新鲜有趣又不可思议,尽管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 )
A.发展经济必须解放思想 | B.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
C.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 | D.美方资本在中国市场的扩张 |
30.
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 |
B.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 |
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 |
D.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 |
31.
西方近代某一时期的思想“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这一时期的思想家
A.提倡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 |
B.主张因信称义、抨击天主教会 |
C.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法治 |
D.提倡天赋人权、力主社会契约 |
32.
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当时
A.人们纷纷追求奢侈与享乐 |
B.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
C.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D.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
33.
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概述了生物学的达尔文主义,介绍了社会中达尔文主义起一定作用的事实,最后则论证了他自己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伦理思想。严复在翻译此书时,则着重选择其中介绍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内容。严复此举
A.旨在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 |
B.使进化论在中国迅速传播 |
C.为推翻清政府寻找依据 |
D.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