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中、十中、铁一中)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55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家秩序”之中。18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1816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使命来到中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之(夷狄)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依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将中国纳入“世界国际秩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物流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存在传统的物流活动。
材料一 《左传》记载,奚仲担任夏朝的“车正”官职,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是我国官办物流运输最早的记载。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秦汉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由于大运河的开凿,隋代水路快递更为突出。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宋代,陕西粮食由惠民河转汴河入京,江淮粮食由淮水转汴水入京,山东粮食由五丈河入京。元朝初年,设京畿都漕运司、江淮都漕运司,秩正三品。明代通过运河和近海航运,将江南粮食经海路到海河,至京师。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总督,设立漕运衙门。清代漕运管理职责上分明,正式将漕运总督纳入官制。

——摘编自赵志浩《中国古代物流业的发展与模式》

材料二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传统的物流方式不能满足商品与物资的流通。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开中国股份制公司的先河,打破了外国资本主义轮船运输势力对中国的垄断,是中国传统物流向近代物流转变的里程碑事件。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工商经济管理专门机构——商部,次年又专门成立了邮传部,统管全国航运、铁路、道路、邮政等事业。清末以来,形成了由破产农民与手工业者为主体的近代劳动力市场,为物流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摘编自贾杉《中国近代物流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物流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单选题(共17题)

4.
有历史学家认为雅典“每个公民都深切地感到城邦不是异己的、外在的实体,而是个人生活和权力在集体环境中的扩张和放大。在这些条件下,个人经历被广泛分享之后不仅未丧失其私人性质,反而扩展了人类个性的新天地,释放出新鲜的集体力量去缔造繁盛的古典希腊文化。”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中
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城邦是公民个人集合体
C.人类个性得到无限扩展
D.个人经历缺乏隐私保护
5.
罗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等现象。由此可知,罗马公私法的划分导致
A.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
B.家子身分与公民身分对立
C.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
D.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
6.
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会议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大学教师瓦隆提出的政权组织法,间接承认法国为共和国,而当时738名代表中仅有200人赞成民主制。反映了
A.共和政体的确立艰难曲折
B.民主政治是发展潮流
C.保皇派在斗争中彻底失败
D.法国政体极不完善
7.
下图为近代漫画家杜宇所作,名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漫画中左下方之手粗壮有力,袖口有“抵制日货”字样;右上方之手细软无力,袖口有“政府”字样;鱼身上有“青岛”字样。该漫画
A.最有可能出现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之时
B.主要批判巴黎和会不尊中国主权的行径
C.鲜明讽刺了清政府丧权辱国的丑陋嘴脸
D.见证了群众运动下民族觉醒的历史事实
8.
“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①②③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9.
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B.加快发展内地经济
C.备战应对国际局势
D.创新科技调整经济
10.
《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上述观点旨在反思
A.两极格局
B.国际恐怖主义
C.国际政治旧秩序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1.
“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000台,几乎有14,000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000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生产资料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暴露
D.马克思主义诞生
12.
1883年卡尔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0年哥德利普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后为了生存,合并成立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铸就了名扬世界的品牌——梅赛德斯一奔驰。这反映了
A.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B.生产集中会改变企业命运
C.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D.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
13.
下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英国经济霸权的更迭演变过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在崛起阶段奠定了世界科技中心地位
B.在胜利阶段加强了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在成熟阶段大力推行了自由主义政策
D.在衰落阶段经济的发展速度徘徊不前
14.
在1981年底以前最早创办的48家合资企业中,属于华侨、华裔、港澳华商投资的共28家,占60%。香港、新加坡和其他城市的华人实业界和金融界人士与中国合办的合营企业所取得的成功,引起西方企业家们的注意。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实施经济特区战略十分科学
B.单一的公有制开始发生改变
C.西方企业错失投资中国机遇
D.海外华侨推动改革开放启动
15.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无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A.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带来冲击
16.
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7.
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B.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C.否定了君权神授
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18.
1783年剑桥大学学监约翰·米歇尔在《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一个质量足够大,并且足够紧致的恒星可能具有如此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连光线都不能逃逸,任何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还没到达非常远的距离即被恒星的引力吸引拉拽回来。”这被现代物理学家称作黑洞。约翰·米歇尔的这篇文章
A.推动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B.从引力论预言出宇宙的黑洞
C.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建构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19.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在给胡适的回信中说:“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此时章行严的崇论宏议有谁肯听?”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
B.文学革命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工具
C.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D.白话文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0.
学者朱维之在《外国文学史》中说,“他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材料中“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浪漫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