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美术班)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5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2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是《复兴之路》部分目录,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围绕“民族振兴”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乡绅治理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基层自治形式,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秦汉社会,各级行政权锐减且力有不逮,因此地方事务几乎由乡绅阶层负责。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地理、交通、距离等客观原因致使乡村社会的治理并不依赖皇权!尤其是在秦汉大一统社会形态成型后,广阔的地域与层次分明的官僚结构使“皇权不下县”的思想流传下来。……中国古代乡绅在才学和名望上都是乡村中的佼佼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忧而忧”等文化思想一直为士子们所恪守。因而乡绅成为普及知识,教化于民,淳民品性的中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教化、管理地方的行政开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村是国之命脉,是国家赋税、兵源、徭役的重要承担者。

——摘编自毛光霞《秦汉转型时期乡绅治理的功能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乡绅治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乡绅治理的作用。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半岛是整个东北亚的地理要冲,是世界上大国利益影响最为深刻的地区之一。根据雅尔塔协议,美苏军队于1945年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北。朝鲜、韩国成立之后,美国和苏联相继撤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出兵朝鲜。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韩双方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取得在韩国长期合法驻军权。1991年苏联解体后,朝韩关系总体趋向缓和,韩国人民反对美国驻军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时,美国的战略中心转向亚太地区,故坚持在韩国驻军,并不断要求韩国增加驻军费用。朝鲜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停止美韩联合军演,美国以朝核问题为由拒绝撤军。

——摘编自李华《从威慑、遏制到制衡——论驻韩美军历史角色的转换》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韩国驻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坚持在韩国驻军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东西文明之互争雄长,历史上之遗迹已数见不鲜,将来二种文明果常在冲突轧轹之中,抑有融会调和之日,或一种文明竟为其他所征服,此皆未决之问题。以余言之,宇宙大化之进行,全赖有二种之世界观鼓驭而前,即静的与动的,保守与进步是也。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所谓本身之觉醒者,即在东洋文明,宜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在西洋文明宜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而已。

——李大钊1918年7月《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选择第三新文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大钊“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的观点。

3.单选题(共18题)

5.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B.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窒息了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D.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6.
公元前2世纪后,罗马相继颁布了三部保护公民的波西乌斯法和一部禁止鞭笞公民的法律,同时立法将公民申诉权的范围扩展到军事领域。这说明罗马
A.对公民的保护力度增强
B.注重法律丰富完善
C.公民争取权益热情高涨
D.立法奉行公民至上
7.
18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征收廿一税,尽管高等法院不愿登记新税法令,但是未能阻止。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他们将君主行为斥之为“专制”,并通过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由此侵蚀了王权的合法基础。材料反映了
A.法国贵族成为反封建的先驱
B.法国传统秩序蕴含了民主趋势
C.征税激起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
8.
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取了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即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下列原则或制度属于政府权力“纵向”分割的是
A.邦联制
B.联邦制
C.人民主权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9.
“共和建立标青史,帝制推翻颂伟功。”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B.***与辛亥革命
C.孙中山与五四运动
D.梁启超与维新变法
10.
五四运动亲历者陆懋德说:近三百年来,学界青年敢在天安门开会聚众,并打倒卖国贼,此为北京所见之第一次。”这一言论
A.低估了青年学生的示范作用
B.批评学生运动的鲁莽性
C.表明五四运动目标完全实现
D.赞誉了学生的爱国精神
11.
下表是1943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启动
C.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
D.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
12.
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A.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
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
D.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13.
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
1954年宪法目录
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14.
下图所示是1979年最早重返中国内地市场的国际知名品牌,是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上海公报》发表
B.中美正式建交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尼克松访华
15.
针对国际上有人将“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人民日报》2015年3月18日发表文章指出,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A.具有军事结盟的真实意图
B.以稳定东欧和苏联为目标
C.对外经济援助具有虚假性
D.以援助达到控制别国的目的
16.
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A.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B.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C.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17.
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休闲旅游之风盛行
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
18.
英国的贵族和乡绅属于既得利益者,成功的中产阶级以及那些志在效仿的人士感到心满意足。但对劳苦者而言,工业革命摧毁了他们的传统世界和生活方式,却没有自动带来可以替代的东西。造成这种不同体验是因为
A.不同阶级在工业革命中受益不同
B.历史研究者的视角不同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分析问题阶级立场不同
19.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
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
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已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B.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C.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
D.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
21.
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他们害怕外国‘帝国主义’威胁和外国‘共产主义’威胁……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A.“双百”方针提出——经营者革命
B.“双百”方针提出——福利国家
C.人民公社运动——“人民资本主义”
D.人民公社运动——罗斯福新政
22.
近现代西方某画家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最基本的人类情感,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这表明当时
A.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B.工业化开始暴露严重的社会弊病
C.科技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技法
D.西方理性主义思潮面临严峻挑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