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遇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在黄宗義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義,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而进行的理论创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过程中有何作用?
材料一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遇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在黄宗義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義,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而进行的理论创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过程中有何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科学使人认识宇宙的真理,推倒上帝的偶像,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开启人的思维悟性,以现代理性战胜迷信的思想革命运动,在实质上是对理性与自由的呼唤。
欧洲启蒙运动为摧毁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思想,对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又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革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
——摘编自孙希国、刘玉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说略》、弗里德尔·希尔《欧洲思想史》
根据材料反映的欧洲启蒙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请提炼一个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联系材料,紧扣题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 欧洲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科学使人认识宇宙的真理,推倒上帝的偶像,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开启人的思维悟性,以现代理性战胜迷信的思想革命运动,在实质上是对理性与自由的呼唤。
欧洲启蒙运动为摧毁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思想,对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又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革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
——摘编自孙希国、刘玉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说略》、弗里德尔·希尔《欧洲思想史》
根据材料反映的欧洲启蒙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请提炼一个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联系材料,紧扣题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与民同乐”“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简要阐述他们的思想在实践中如何得以体现?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与民同乐”“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简要阐述他们的思想在实践中如何得以体现?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一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二: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二者斯强矣。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四个政治派别的观点?
(2)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3)以上四种不同的政治派别分别掀起了哪些运动?
材料一: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一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二: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二者斯强矣。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四个政治派别的观点?
(2)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3)以上四种不同的政治派别分别掀起了哪些运动?
2.单选题- (共20题)
5.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
C.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6.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雅典人
A.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 |
B.不能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
C.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
D.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 |
7.
恩格斯说:“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他们”是指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
B.大革命时期的无政府主义者 |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
D.工业革命时期的理想主义者 |
9.
启蒙思想家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还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在此,康德强调
A.革命的进步性不大 |
B.人民的思想较落后 |
C.思想革命的必要性 |
D.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
10.
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这种新文化反映了
A.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转变 |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
C.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12.
牛顿力学使人们相信,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只是一个遵循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这使人们对牛顿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寻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这说明
A.牛顿力学摧毁了宗教神学的信仰观念 |
B.牛顿力学计算出自然宇宙的运行法则 |
C.牛顿力学推演出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
D.牛顿力学提供了认识社会的科学精神 |
13.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推翻了传统物理学,从而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指
A.“日心说”取代“地心说” |
B.进化论取代上帝创造人的观点 |
C.宇宙是无限的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取代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
14.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有系统性,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主要是因为《物种起源》
A.论证自然选择法则的科学性 |
B.重新认识了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D.促进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研究 |
15.
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 |
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 |
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 |
D.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 |
16.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A.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
C.社会上层尚未警醒 |
D.国人对国家前途丧失信心 |
17.
关于维新变法,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曾这样说:“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林则徐《四洲志》 |
B.魏源《海国图志》 |
C.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D.梁启超《变法通议》 |
18.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邓小平南巡讲话大大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因为这次南巡讲话
A.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B.正式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
C.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
D.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
19.
“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 |
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
C.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
D.反映了科技领域中的浮夸现象 |
20.
199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全面落实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为此大会提出
A.确立“三个面向”为教育方针 |
B.完善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 |
C.建立门类齐全的国民教育体系 |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21.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与这一建筑风格相类似的流派是
A.浪漫主义 |
B.古典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23.
“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下列人物及其言论,体现这一创作原则的是
A.德拉克洛瓦:“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
B.雪莱:“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
C.毕加索:“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的来画的” |
D.库尔贝:“我要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