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的君主)“以千万信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主为客。凡君所毕业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主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君主,受到人民受戴:“比之如文,拟之如天”,而今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
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梭的基本主张,据材料一、二指出黄宗羲与卢梭思想上的主要相同之处。
(3)卢梭和黄宗羲都是进步思想家,但其思想对推动当时社会进步作用不同。概述主要不同点。
(4)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以欧洲的启蒙思想为指导探索救国道路,请举两例说明。
材料一(上古的君主)“以千万信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主为客。凡君所毕业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主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君主,受到人民受戴:“比之如文,拟之如天”,而今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
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梭的基本主张,据材料一、二指出黄宗羲与卢梭思想上的主要相同之处。
(3)卢梭和黄宗羲都是进步思想家,但其思想对推动当时社会进步作用不同。概述主要不同点。
(4)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以欧洲的启蒙思想为指导探索救国道路,请举两例说明。
2.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副令人失望的讽刺画。”下列哪一作品属于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
A.![]() | B.![]() | C.![]() | D.![]() |
3.
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顿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不同视角。
(2)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上述三个观点。
(3)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4)依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顿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不同视角。
(2)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上述三个观点。
(3)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4)依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
土地和农民问题是政治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材料三(关于青苗法,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四 (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宋史·司马光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
(4)据材料四,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
(5)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你对司马光的观点有何看法?
材料五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6)根据材料五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六 明治政府颁布的地契
(7)材料五、材料六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8)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和农民问题的原因的认识。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材料三(关于青苗法,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四 (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宋史·司马光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
(4)据材料四,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
(5)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你对司马光的观点有何看法?
材料五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6)根据材料五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六 明治政府颁布的地契
(7)材料五、材料六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8)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和农民问题的原因的认识。
2.简答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9题)
6.
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体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有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
A.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
B.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
C.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
D.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
7.
1912年,世界第一艘超级豪华渡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由于该船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方式,一千多名乘客中有695人得救,当时这种先进的通讯技术最有可能是:
A.电话通讯技术 |
B.有线电报技术 |
C.无线电报通讯技术 |
D.电子信息技术 |
8.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
A.但丁 | B.达·芬奇 | C.莎士比亚 | D.马丁·路德 |
9.
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 |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 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
1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专门以乐舞为业的艺人 |
C.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
D.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
13.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观念 | B.民权主义价值 |
C.民生主义思想 | D.民主主义内涵 |
14.
台湾李敖先生说:“我喊毛主席万岁,因为***精神永放光芒!时代愈发展,我们愈加需要***精神,***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他一扫千余年来吾民族文弱不武的积习,他一扫百余年来自卑奴性的固疾,他不为任何敌人所吓倒,倒是吓倒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的精神给了吾民族以灵魂,***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我们喊毛主席万岁就是要呵护这种‘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灵魂。”李敖的核心观点是
A.***思想应该是其个人思想,***思想应该表达为***的精神 |
B.***的精神继承中华文明传统精华,可以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 |
C.***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以,必须重喊“毛主席万岁”口号 |
D.***的精神将是民族的绝对真理,世世代代继承下去才是唯一的选择 |
4.选择题- (共10题)
16.按压桌面会使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如图所示,如果在桌面上架一支激光笔,激光照射到远处墙上的光点就会发生较大的偏移,从而反映出桌面的形变.下列测量工具中设计思想与上述实验相同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