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31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2/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学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是指什么?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895——1911年期间,中国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哪些变革?发生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民国初年发生的这次思想变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四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
3.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材料三摘自《人民日报》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汲取思想力量》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单选题(共10题)

4.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一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5.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6.
(题文)电视连续剧《宫》女主角洛晴川,她穿越时空从21世纪到了清朝,经历古代的宫廷生活。这种穿越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盛行一时,能为这类作品和节目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
A.基因改造工程B.空间控制理论C.相对论D.量子论
7.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
8.
以下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9.
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上奏朝廷,创办“求是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培养“既通西学,又切时务”的人才,促成了安徽教育的变革。据此判断,当时该学堂
A.宣告了安徽文人苦读经书以求仕途道路的封闭
B.培养了近代人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C.传播了西学,加快了安徽近代化的进程
D.致力于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10.
下图是1998年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景。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哪一方面的内容。
A.中国先进生产力
B.中国先进文化
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1.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②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④与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
1969年因“他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 )
A.雪莱B.托尔斯泰C.贝克特D.巴尔扎克
13.
(题文)牛顿曾非常谦虚地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哥白尼C.达尔文D.爱因斯坦

3.选择题(共10题)

14.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15.

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  )

16.

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7.

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8.

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9.

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

下列物体质量接近于50kg的是(  )

21.

小李同学对体育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22.

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数量的细胞器是(  )

23.

一辆汽车牵引力是4000N,行驶10km,消耗3kg的汽油,这辆车的效率是多少?(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