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买卖货物、交纳商税皆为行商代为办理;凡外国商人一切居住行动,皆由行商负责管束、担保;凡清政府有所宣示或外国商人有所陈请,皆由行商居间传达。此外,清政府又有许多条例和章程,如外国商人到广州,必须住在洋行附近的商馆(或称夷馆)内,不得擅自外出。又外国商人不得携带妇女居住商馆,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等;清政府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又规定船上一切人员都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貌、履历、籍贯等,以供官府稽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驻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变化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买卖货物、交纳商税皆为行商代为办理;凡外国商人一切居住行动,皆由行商负责管束、担保;凡清政府有所宣示或外国商人有所陈请,皆由行商居间传达。此外,清政府又有许多条例和章程,如外国商人到广州,必须住在洋行附近的商馆(或称夷馆)内,不得擅自外出。又外国商人不得携带妇女居住商馆,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等;清政府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又规定船上一切人员都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貌、履历、籍贯等,以供官府稽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驻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变化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而形成了与其相对应的“罪感文化”,当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上帝驱逐出伊甸园之后,人就背负着沉重的“原罪”,人的本性也由原来的善变成了恶。……中世纪的慈善便是“赎罪”的一种形式,通俗地说是为了讨好巴结天堂里的统治者,给自己在炼狱里行方便,另一部分动机是希望捐助者的名字与荣誉不朽。……文艺复兴时期从神到人的转变促使了慈善从天上来到人间。慈善家开始思考如何减轻现实的贫困和疾病。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也不再将发财致富看成是堕落行为,而是一种上帝的“恩典”,是一种荣耀的事情。……16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女王伊丽莎白也颁布了《英格兰慈善用途法规》,规定慈善活动在扶危济困之外有了更多的社会目标,大学、公共设施、失业者等都包括在内。这时的慈善事业已经世俗化。
——摘编自黄金生《美国现代慈善的形成》
材料二目前,由于包括社会服务组织和基金会在内的各类慈善组织及机构的发展迅速,美国的慈善事业相当发达,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首先,慈善事业成为美国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他们服务于那些通常缺乏其它机构服务的大众,并且市场能够在政府所不能做,而营利企业又不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领域去试验和创新。据统计,1990——1995年间,美国所有行业就业增长率平均8.1%,而非盈利事业就业增长率为24.4%。其次,慈善事业成为美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解决了一部分穷人和生活困难者的受教育、医疗等问题。……美国9.11后,明星发起的慈善捐款就达2亿美元之多。当然美国的慈善事业也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美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过滥用慈善基金的丑闻。
——摘编自王磊《美国慈善事业现状及对我们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国家慈善事业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的现代慈善事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而形成了与其相对应的“罪感文化”,当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上帝驱逐出伊甸园之后,人就背负着沉重的“原罪”,人的本性也由原来的善变成了恶。……中世纪的慈善便是“赎罪”的一种形式,通俗地说是为了讨好巴结天堂里的统治者,给自己在炼狱里行方便,另一部分动机是希望捐助者的名字与荣誉不朽。……文艺复兴时期从神到人的转变促使了慈善从天上来到人间。慈善家开始思考如何减轻现实的贫困和疾病。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也不再将发财致富看成是堕落行为,而是一种上帝的“恩典”,是一种荣耀的事情。……16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女王伊丽莎白也颁布了《英格兰慈善用途法规》,规定慈善活动在扶危济困之外有了更多的社会目标,大学、公共设施、失业者等都包括在内。这时的慈善事业已经世俗化。
——摘编自黄金生《美国现代慈善的形成》
材料二目前,由于包括社会服务组织和基金会在内的各类慈善组织及机构的发展迅速,美国的慈善事业相当发达,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首先,慈善事业成为美国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他们服务于那些通常缺乏其它机构服务的大众,并且市场能够在政府所不能做,而营利企业又不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领域去试验和创新。据统计,1990——1995年间,美国所有行业就业增长率平均8.1%,而非盈利事业就业增长率为24.4%。其次,慈善事业成为美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解决了一部分穷人和生活困难者的受教育、医疗等问题。……美国9.11后,明星发起的慈善捐款就达2亿美元之多。当然美国的慈善事业也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美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过滥用慈善基金的丑闻。
——摘编自王磊《美国慈善事业现状及对我们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国家慈善事业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的现代慈善事业产生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期,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他们认为工业1.0是指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工业2.0是电气化,还有流水线、批量生产、更强调标准化;工业3.0是信息化,高度自动化生产,基本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而工业4.0的主要特征则是网络化生产,强化生产过程的虚实结合。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时空准确,史论结合。)
材料 近期,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他们认为工业1.0是指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工业2.0是电气化,还有流水线、批量生产、更强调标准化;工业3.0是信息化,高度自动化生产,基本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而工业4.0的主要特征则是网络化生产,强化生产过程的虚实结合。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时空准确,史论结合。)
2.单选题- (共16题)
4.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这一规定
A.使遗嘱成为唯一继承方式 |
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 |
C.构建了罗马的法制社会 |
D.保护了监护人的利益 |
5.
法国在大革命后政治长期动荡不安,而英国则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平稳过渡,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当时与此相关的政治因素是
A.政府内阁依存于人民的意志 |
B.英国的政治文化有保守性 |
C.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
D.英国有最大的海外市场 |
6.
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以上材料表明
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 |
B.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 |
C.洋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众 |
D.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 |
7.
标语是社会各种变革力量用来宣传自己的重要工具,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有代表性标语,其在当时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具有史料价值和政治文化内涵 |
B.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
C.宣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
D.启迪民众,参与革命 |
8.
***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
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
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
9.
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割后新的10年的开始。这一年,也是他们迎接德国重新统一的一年。促使德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控制加强 |
B.苏联的操纵减弱 |
C.欧盟的积极推动 |
D.东西德国的努力 |
10.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记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
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
D.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 |
12.
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
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
B.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 |
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D.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
14.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材料旨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不符合基本国情 |
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 |
C.不被民众认可 |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15.
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人身自由 |
B.思想自由 |
C.推翻专制 |
D.主权在民 |
16.
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
17.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末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
18.
1899年,孙中山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提出在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这表明当时他认为
A.民权是中国近代社会问题 |
B.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 |
C.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 |
D.新三民主义重视民族团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