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大事年表》(部分)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1652-1672年,三次英荷战争
1687年,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21-1742年,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1756-1763年,“七年战争”
1763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
1767年,瓦特改进纽卡门蒸汽机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卡特赖特发明自动织布机
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第一欠世界性经济危机
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议会改革开始
1831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1832年,议会改革法令通过,部分“腐败选区”被废除
1839年,挑起鸦片战争
——整理自闫兆祥:《英国史》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英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英国大事年表》(部分)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1652-1672年,三次英荷战争
1687年,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问世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21-1742年,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1756-1763年,“七年战争”
1763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
1767年,瓦特改进纽卡门蒸汽机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卡特赖特发明自动织布机
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第一欠世界性经济危机
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议会改革开始
1831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1832年,议会改革法令通过,部分“腐败选区”被废除
1839年,挑起鸦片战争
——整理自闫兆祥:《英国史》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英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3.
材料一1645年,一些哲学家聚集在一起探讨弗兰西斯·培根在《新亚特兰提斯》中所提出的新科学,这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始源。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以后,伦敦再次成为英国科学活动的主要中心。此时,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数大大增加,人们觉得应当在英国成立一个正式的科学机构。不久,国王发布口谕,同意成立“科学学院”。1662年查理二世在许可证上盖了印,正式批准成立“以促进自然知识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皇家学会创立时约为100人,到70年代时就增加到二百人以上。
——据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贵妇人们常把她们的客厅变成社交场所,社会各界名流、文人、才子都汇聚于此。当时每一位年轻贵妇人都视沙龙为最重要之事,甚至高过自己的家庭。沙龙里谈话无所不及,大到国内外战争,小到社会趣闻,都可以成为话题,政治、宗教、伦理、文化,可谓无所不包。众18世纪沙龙的贵族气息已经明显减少,其交谈结构的对话性也就更强、更加平等,沙龙的门槛大为降低,无论是贵族的,还是市民的,亲王、伯爵子弟和钟表匠、小商人子弟相互交往。
——据张媛珺《18世纪法国沙龙的兴衰》
(2)根据材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沙龙的特点及其影响。
——据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贵妇人们常把她们的客厅变成社交场所,社会各界名流、文人、才子都汇聚于此。当时每一位年轻贵妇人都视沙龙为最重要之事,甚至高过自己的家庭。沙龙里谈话无所不及,大到国内外战争,小到社会趣闻,都可以成为话题,政治、宗教、伦理、文化,可谓无所不包。众18世纪沙龙的贵族气息已经明显减少,其交谈结构的对话性也就更强、更加平等,沙龙的门槛大为降低,无论是贵族的,还是市民的,亲王、伯爵子弟和钟表匠、小商人子弟相互交往。
——据张媛珺《18世纪法国沙龙的兴衰》
(2)根据材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沙龙的特点及其影响。
3.单选题- (共32题)
4.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认为:“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强调了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权威的根基被摧毁”。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梭伦
A.颁行了陶片放逐法 | B.实施财产等级制度 |
C.向公民发观剧津贴 |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
5.
从很早的时候起,血缘亲族关系的纽带就在希腊社会中被打破了。公元前6世纪,民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这项改革
A.汲取了梭伦改革的精髓 |
B.以地区部落冲击血缘部落 |
C.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
D.增强了城邦国家公民力量 |
6.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A.直接民主的弊端 |
B.精英文化的缺失 |
C.人民主权的危害 |
D.城邦制度的衰落 |
7.
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
A.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
B.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 |
C.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
D.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 |
8.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称《十二铜表法》禁止一切特权,并强调其中“执法不应因人而异”这一条款是罗马法律中的传统。该说法旨在说明《十二铜表法》( )
A.树立了法律的权威 | B.实现了社会平等 |
C.保护了私有财产 | D.确立了民主制度 |
9.
罗马帝国时期,“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这表明
A.法官代行地方行政之职 |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政治经济基础 |
C.公民法推广到帝国全境 | D.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
1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
C.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
D.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
11.
据统计,从1789年到1970年,美国总统对国会立法共行使否决权2255次,被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的有75次。这表明此时期美国
A.总统立法能力远远高于国会 |
B.国会分裂导致制衡力量丧失 |
C.分权制衡原则遭到严重破坏 |
D.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力较弱 |
12.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能被称为“德国皇帝”,遭到帝国内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反对,威廉只得宣布为“德意志皇帝”。而俾斯麦从一开始就确认“皇帝在原则上不享受高于各国王的优先地位”。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内
A.皇帝与宰相之间形成权力制衡关系 |
B.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处于平等地位 |
C.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形成有效制约 |
D.政治架构考虑到长期分裂的历史因素 |
13.
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则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这反映了
A.君主派已经完全放弃君主政体 | B.共和派与君主派达成妥协 |
C.共和制度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 D.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 |
14.
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四分之一;贵族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反映出
A.中等阶级发展受到抑制 |
B.贵族政治逐渐走向瓦解 |
C.工人运动有了法律保障 |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议会 |
15.
19世纪英国法律明确规定:英王可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英王还拥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英国法律作出如此规定的原因是
A.延续专制传统 | B.国王崇尚法律 | C.尊重历史传统 | D.加强中央集权 |
16.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A. 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 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 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 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A. 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 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 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 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17.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3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此规定能够通过的主要因素是
A.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
B.长期分离的德意志各邦不团结 |
C.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吞并各邦 |
D.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令各邦屈服 |
18.
1917年俄国革命从二月到十月,列宁多次提出和放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917年9月6日列宁强调“尽一切可能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放弃最后一次机会。”直到9月12日列宁提出“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由此可见
A.俄国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 |
B.暴力革命始终是俄国的必然选择 |
C.布尔什维克并未掌握局势的领导权 |
D.列宁更倾向于革命的和平发展取向 |
19.
1726年,伏尔泰访问伦敦,在格林尼治集市看到所有人都穿着节日盛装,他分不清楚哪些是仆人、学徒和主人,哪些是乡下人和城里人。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工业革命促进服装业发展 | B.节日活动不存在等级差异 | C.民主政治使阶级差异消失 | D.社会等级和身份关系弱化 |
20.
19世纪中期,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能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所损坏的机械上任何部件的号码,便可很快获得新的部件并自己完成更换。这主要得益于
A.新信息技术的出现 | B.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
C.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 D.标准化生产的形成 |
21.
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但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这说明
A.英国人比埃及人更注重科研 |
B.英国科技推动了经济发展 |
C.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 |
D.蒸汽动力认识有渐进过程 |
23.
浪漫主义画家布莱克的作品《牛顿》,常常被人们理解为:牛顿像神一样在制定宇宙规律。他却讽刺道:牛顿专注于科学研究、探索,却不知道自己其实跟动物一样。这表达了他对
A.人文主义的否定 | B.理性主义的批判 |
C.古典主义的反对 | D.现实主义的失望 |
24.
西方近代某种文学流派,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突现主观倾向,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常常会改变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导致这一流派出现的因素是
A.启蒙运动的影响 | B.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
C.工业革命的完成 |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
26.
下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 | 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 |
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 | 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 |
27.
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人身自由 |
B.思想自由 |
C.推翻专制 |
D.主权在民 |
28.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
29.
1500年,欧洲出现了1000多家印刷厂,出版了大约4万册书。其中一半是宗教类书籍,其他的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的经典作品、法律手册、哲学著作以及大众读物等。这一现象说明
A.大众对于获取知识的渴望 | B.罗马法在欧洲开始其复兴 |
C.只有一半欧洲人关心宗教 | D.意大利文艺复兴走向高潮 |
30.
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
A.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 |
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
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
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 |
31.
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
B.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
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
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
34.
牛顿经典力学确立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这反映出牛顿力学
A.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进步 |
B.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
C.推动了浪漫主义的兴起 |
D.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原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2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