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实验班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26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初的赋税制度,分田赋和丁徭两项征收。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明万历朝的册籍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编成《赋役全书》,发给民户“易知由单”,通知应纳银米数额,征收时用“截票”,“一给纳户,一存有司”。但“易知由单”款项繁,难以通晓。且地方官不公开晓示款项,另立名目,恣意科取。
丁徭的征收,各省情况不一,有以一条鞭征收的,有丁随地摊派的,有丁随丁派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同时规定人丁缺额由新添丁口抵补,再不足又以亲戚或同甲粮多者补之。这种抵补的办法又造成了丁银负担不均。至雍正初年,有地之家,田连阡陌,所输无几,而贫苦农民或寸土全无或有少许土地,却与富户同样负担丁银,形成了一种明显的“苦乐不均”的现象。
早在康熙末年,“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雍正元年(1723年),直隶总督李维钧请求将丁银摊入田粮中征收,得到朝廷的允许。翌年山西布政使高成龄援引直隶的新例,奏请朝廷“将丁银并入地粮”,随后各地逐渐实行“摊丁入亩”政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

2.单选题(共9题)

2.
《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A.意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C.强调调节社会经济纠纷
D.无法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3.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为社会主义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础
B.是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结果
C.说明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D.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善
4.
1947年,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对这一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与发展
B.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C.苏联担心受到美国经济控制而退出马歇尔计划
D.社会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被马歇尔计划排除在外
5.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6.
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
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了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起了显著作用
7.
下表为国家资本企业和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由表信息可知
企业类别
国企%
私企%
企业类别
国企%
私企%
水电工业
89
11
化学饮食品工业
75
25
冶炼工业
90
10
纺织工业
23
77
机器制造业
73
27
服饰工业
8
92
电器制造业
89
11
文化工业
16
84
木材及建筑工业
4
96
杂项工业
6
94
 
A.国民政府抗战与改善人民生活兼顾
B.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战时期全面萎缩
C.统制经济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了战备
D.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8.
卢梭认为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这表明卢梭
A.否定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B.主张人民直接拥有立法权
C.推崇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D.批评英国革命的不彻底性
9.
1903年10月,梁启超自新大陆回国后绝口不再倡言革命,因为“共和国民应有之资格,我同胞虽一不具”;如欲强制推行共和政体,其结果将不堪设想乃将不得幸福而得乱亡,不得自由而得专制”。同时,在政治上则不遗余力的提倡缓进。这主要反映了梁启超
A.认识到欲“兴民权”必须先培养“新民”
B.政治目标模糊学说反复善变
C.认为维新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D.从主张排满革命转向保守妥协
10.
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这种主张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
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