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省临沭二中高三1月阶段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26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3/1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0%,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0%降至49.8%。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摘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材料三    英国国会1836年批准建设新铁路,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已达12960公里。运河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第一条运河,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
材料四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来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3分)并结合材料三概括其原因。(3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突出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城市化有怎样的认识?(2分)

2.单选题(共13题)

2.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上述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为推动国共合作创造条件
C.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3.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D.国人媚外的思想作崇
4.
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受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都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上述历史现象
①使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使中国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增强
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6.
读下图,导致该时期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产业稳步增长
B.市场经济的基本建立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7.
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

①宗法观念 ②自然经济 ③皇权专制 ④理学思想 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8.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重视知识,奠定理性主义发展基础
B.探讨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C.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D.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及其决定作用
9.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书法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10.
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
A.效法道家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D.超越古人
11.
有人撰写了《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①《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②《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③《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B.②③C.③D.①②
12.
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学之两大砥柱。这些观点
A.会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C.批判了儒家重义轻利观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13.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14.
有人在评论19世纪某作家时认为: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材料评论的作家最有可能是
A.拜伦B.雪莱C.巴尔扎克D.贝克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