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潍坊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24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3/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一唐朝中枢机构以三省为核心,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颁的诏敕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材料二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汉密尔顿系统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认为这是防止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可靠办法,也是避免暴政的最好途径。同时,他认为应该在立法机构内部进行权力牵制,以防止国会权力过分集中。
材料三曾高度评价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近期多次抨击当今美国式的三权制衡体制,认为分权制衡对行政造成太多掣肘,削弱了政府的自主性,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并发出美国式政治无路可走的哀叹。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协调君权和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密尔顿的主张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分权制衡的认识。
2.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分析出现材料一所述现象的原因。(3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2)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三    1979—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

(3)据材料三,指出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或由于不得其道,误其方向,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或骛于词章记诵之末节,陷于空理虚谈之歧途,其论虽似高明,但能身体力行者甚少。
——《析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1872年9月,文部省在《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教育存在的弊端。(4分)
(2)材料二《学制序文》体现了日本怎样的教育主张?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单选题(共13题)

4.
“3月8日到12日,彼得格勒城的妇女们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面包短缺的危机。失业的工人,缺粮、断饷的逃兵与贫穷的农民趁机加入……”该事件使俄国
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签订了退出战争的和约
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5.
(题文)二战后,美国对某一突发事件作出声明:“如果我们有意去保卫欧洲、防范社会主义,……为了民主制度的未来,我们必须留在这座城市。”这一事件是
A.“北约”成立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D.柏林危机
6.
《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导致宋代“钱荒”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纸币交子大量发行
C.商帮囤积铜钱置地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7.
图中阴影部分展示了一个庞大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若为该图加一名称,最恰当的是
A.“走向会合的世界”
B.“海上马车夫”的足迹
C.“日不落帝国”
D.“主导世界的山姆大叔”
8.
有人把辛亥革命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个时段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春天”。“两个春天”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相对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
B.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
C.列强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
D.倡导国货运动的影响
9.
(题文)我国某地农村曾流传一首民谣:“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展乡镇企业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当时为继续走“好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快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开始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
顾炎武说:“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表明他主张
A.倡明理学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D.反对专制
12.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材料体现的治国理念属于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13.
某思想家时说“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位思想家应是
A.苏格拉底
B.薄伽丘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14.
下图是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它反映出(  )
A.马远最擅长人物画创作B.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
C.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D.马远此作重视意境表达
15.
下图漫画中人物的装扮讽刺了
A.顽固派的“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移花接木”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16.
使用象征、隐喻、颠倒时空顺序自由联想,采用荒唐、怪诞、反理性、反逻辑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符合这一风格的作品是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