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云南蒙自市蒙自一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20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7/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民主”一直都是近现代政治生活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们面对幅员相对辽阔的国情,把目光投向古希腊和古罗马,逐步把议会推向国家权力的中心,提出“议会主权”论。最具理性的代表是洛克。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均享有保全生命、自由和财产等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天赋且不可转让和剥夺。因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种种不便,人们才签订契约使这些权利自愿地交给代表自己的议会。议会应享有至上的立法权,而且只有法律才可以代表人民的共同意志。因而议会应处于社会一切权力的最高位,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
——整理自吴春光《议会主权还是人民主权?——论洛克的主权观》等文章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各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革命成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古希腊和古罗马?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洛克的思想主张对英国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材料二、三分别出自中国近现代哪些法律文件?依据材料二、三信息,指出这两个法律文件在基本原则上的主要差别。(8分)
2.
人类最闪耀于世的光辉不是经济,也不是政治,而是包含这些在内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戈拉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他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普罗泰戈拉《论神》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他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整理自王守仁《传习录》等文章
材料三 路德认为“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概括材料一的命题(不得照抄原文)。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对儒学有何贡献?(4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普罗泰戈拉、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

2.单选题(共20题)

3.
弗吉尼亚的麦迪逊主张:“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行使绝对的控制权,才会实现国家政权的稳定,建立更好的秩序和各州之间的关系和谐。”为此,美国最终决定实行
A.邦联制B.联邦制C.民主制D.三权分立制
4.
关于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阶段
留学方向
人数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美国
120人
欧洲
80余人
甲午战争到民国初年
日本
22000人以上
欧美
600人左右
民国初年到20世纪20年代末
美国
5362人
法国
1700名以上
苏联
1600人左右
日本
20000人以上
其他欧洲国家
5000人以上
 
A.美国一直都是近代中国人最向往留学的地方
B.欧洲一直都是近代中国人最向往留学的地方
C.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人留学的方向
D.八国联军侵华改变了中国人留学的方向
5.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还是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重要见证城市。下列能够体现第三种说法的是
①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南京大屠杀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6.
1927年9月17日,***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9月19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这表明
A.***准备实施敌后战争
B.***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C.***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
D.***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7.
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成分变化基本情况。其中a年下半年党员人数剧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工人运动失败B.北洋军阀的镇压
C.国民党右派叛变大革命D.“左”倾严重错误
8.
2014年4月23日,《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一书首发仪式在吉林省档案馆举行。下图为期中的一份影印文件局部。该图反映的原材料能作为
A.当年日军在华亲善的证据
B.当年日军在华大屠杀的证据
C.当年日军在华实施殖民统治的证据
D.当年日军在华侵犯人权的证据
9.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共662人,其中党代表165人、解放军代表71人、区域代表116人、团体代表235人、特邀人士75人。这些数据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性强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尚不如1946年政协会议的代表性强
10.
1958年10月6日,***曾向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同胞指出,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三十年了,尚未结束,……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关于上述材料解析错误的是
A.说明中央即将彻底停止炮轰金门
B.当时的中央重视和平统一
C.材料指出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是国际问题
D.发布此文告时正处于中美敌对时期
11.
“党是经长期残酷战争后迅速取得执政党地位的,尽管做了一些准备,但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认识。人们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新矛盾时容易照搬革命时期积累的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进而夸大阶级斗争的效果”上述材料
A.认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党地位很艰辛
B.揭示了个人崇拜现实因素
C.揭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根源
D.认为阶级斗争很重要
12.
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纪念年。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但是8年后才正式建交,推动建交最有可能的因素是
A.中苏关系严重破裂B.“文革结束”
C.坚持多边外交战略D.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的推动
13.
为避免二战后初期的欧洲发生政治危机,同时可以此牵制欧洲的某大国,美国
A.出台杜鲁门主义B.出台了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D.发动朝鲜战争
14.
蒙自市老影剧院附近似乎已成为待业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每天都有大批农民工在此等待雇主的到来。关于此种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
B.中国最早出现于江南的冶金业
C.资本主义经济仍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
D.自然经济在中国仍占有统治地位
15.
清代有一种选官制度叫捐官(即朝廷公开的卖官制度),这给社会底层的富商大贾们开辟了一条升迁的快速通道。该规定反映出清代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16.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坐落于晋商发源地平遥古城的西大街繁华地段。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日升昌”发展一直深受闭关锁国影响
C.明清时期区域经济发展迅速
D.新型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17.
下图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某一特点。该特点是
A.重农抑商
B.自给自足
C.出口加工贸易盛行
D.精耕细作
18.
导致右表中生丝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
C.鸦片战争D.洋务运动
19.
据统计,1895年—1913年,中国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年均速度为15%。这
A.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B.说明“实业救国”没什么影响
C.说明一战给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绝好时机
D.反映出专制统治的推翻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20.
2013年1月18日,美国哈佛大学华裔教授傅高义在他的中文版《邓小平时代》新书发布会上说道:21年前的今天,邓小平发表一系列讲话强调改革,“假如邓小平活着,我认为他还会继续改革,不仅是经济上的改革,政治上的改革也会继续搞”。当年邓小平总结出的经济改革目标主要是
A.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实现“脱贫——小康——中等发达”三步走战略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
很多文学家认为,个人无法改变世界。因此他们在自己作品里表现出颓废或玩世不恭的倾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这些作家倾心表现荒谬、混乱、猥琐、邪恶、丑陋等意识,使作品表现出梦魇的特征。这种文学属于
A.古典主义B.自由主义
C.映像主义D.现代主义
22.
事实上现行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主要将近现代历史看做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必修一)、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必修二)、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必修三)。上述视野属于
A.现代化史观B.唯物史观
C.革命史观D.全球史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