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17高二历史下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1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8/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了。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量及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体制,然后是皮毛。”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4)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亚洲,日本通过自身制度的改造焕发出一股冲力,奇迹般地融入现代化浪潮中,并挤进列强行列,而其他国家则处于探索与阵痛阶段,为现代化付出更多的时间与代价.……日本的现代化成功,中国的现代化尝试却遭遇了失败.中国的现代化尝试是以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如果说洋务运动表现了对器物和技能层次现代化的追求,那么维新运动则表现了对政治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探索.
――钱乘旦《换个角度看历史》
材料二  论者日: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探之过蹙;失于急教,以自始蹉婆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跛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惭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自身制度的改造”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的影响如何?
(2)材料二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关于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阐明你的看法。
(3)材料三梁启超为什么如此评价戊戌变法?

2.单选题(共34题)

3.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向中国提供借款,这主要是因为列强可以借此
①掠夺中国的关税收入
②获取高额回扣和利息
③获取更多的政治特权
④成为侵华霸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4.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5.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6.
(题文)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从封建庄园逃到西伯利亚
B.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C.农奴生活极端贫困
D.俄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7.
阿里改革失败的外部原因是
A.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与残暴
B.阿里的一系列扩张战争加剧了国内形势的恶化
C.英国等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和干涉
D.穆罕默德·阿里个人的因素
8.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D.倒幕运动的胜利
9.
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②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意识
③使埃及逐渐走向富强
④开启了埃及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0.
16世纪初,征服埃及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希腊D.奥斯曼帝国
11.
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    )
A.农奴制盛行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技落后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12.
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    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③改进军事装备   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
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
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
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
14.
德川幕府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
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②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鼓励派遣留学生
④支持尊攘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
日本国门被打开后,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   )
①开放通商口岸   ②领事裁判权 ③议定关税制度 ④片面最惠国待遇 ⑤设置租界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16.
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  )
①建立府、县、道地方行政区划  ②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③消除封建割据势力    ④强化天皇专制制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7.
日本在明治政府时期对待世界文明的态度表现为(   )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   ②翻译西方著作
③许多政府官员提出“脱亚入欧”④生活习俗的西化
A.①②④B.②③①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8.
关于马木路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前,在埃及占据统治地位 ②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③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势力被消灭 ④18世纪末,马木路克实际统治了埃及,使埃及社会更加动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
下列有关康有为成立保国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B.与民族危机加剧有关
C.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团体
20.
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设立了高级国务会议和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
A.阿里真正认识到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优越性
B.阿里对欧洲政治体制的认识是肤浅的
C.阿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其目的在于推行民主制度
21.
为了掠夺黄金宝石,掳掠黑人,穆罕默德·阿里发动的战争是
A.入侵阿拉伯半岛B.入侵叙利亚C.入侵苏丹D.入侵希腊
22.
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①改革遇到很大阻力
②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
23.
下列有关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与洋务运动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点发展民用工业B.重点发展军用工业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采取官办方式
24.
阿里改革的性质是(  )
A.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改革
B.一次成功的富国强兵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C.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斗争
D.一次失败的封建性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25.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际市场
26.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
27.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与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28.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意义包括
①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③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
④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巩固封建统治和对外扩张
⑥由于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加上欧洲列强的干涉,最终失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D.①②③⑤⑥
29.
下列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   )
①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③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
④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0.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是
A.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
B.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
C.奏请聘任伊藤博文为顾问
D.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31.
下列符合阿里土地制度改革内容的①取消了包税人的免税地②规定宗教地产永久享有免税权③将全部土地分配给其政权的统治基础④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2.
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33.
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B.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C.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和决算D.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34.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酝酿的特点是(  )
A.先秘密后公开B.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C.缓慢而谨慎D.由贵族地主提出改革方案
35.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迫切需要用对外战争摆脱困境
B.俄国的对外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C.英法需要土耳其扩大商品市场
D.土耳其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36.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扎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