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6分)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鸯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材料三: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一一摘编自新华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并概述13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图示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8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鸯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材料三: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一一摘编自新华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并概述13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图示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8分)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是一个以英国清教徒为移民主体而形成的国家,他们深受母国的宗教——清教的影响,他们正是这种对清教的崇拜,使他们逐步形成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政治理念。由于没有封建主义的影响与制约,美国早期的政治模式与欧洲相比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这种自由的空气提供了美国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北美13个殖民地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经过150余年的实践,其内部结构已经具有了民主共和国宪政制度的某些基本理念或基本架构。对自由制度的向往使他们对政府和中央集权存在恐惧心理,坚持政府作为愈少愈好的理论,从而萌芽了限权的思想。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如孟德斯鸠、卢梭和洛克的思想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
——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是如何实现的。
材料美国是一个以英国清教徒为移民主体而形成的国家,他们深受母国的宗教——清教的影响,他们正是这种对清教的崇拜,使他们逐步形成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政治理念。由于没有封建主义的影响与制约,美国早期的政治模式与欧洲相比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这种自由的空气提供了美国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北美13个殖民地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经过150余年的实践,其内部结构已经具有了民主共和国宪政制度的某些基本理念或基本架构。对自由制度的向往使他们对政府和中央集权存在恐惧心理,坚持政府作为愈少愈好的理论,从而萌芽了限权的思想。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如孟德斯鸠、卢梭和洛克的思想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
——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是如何实现的。
2.单选题- (共13题)
3.
罗马法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是遗嘱有效时,就不使用法定继承。只有在死者生前没有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所立遗嘱上所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先于立遗嘱的人死亡或拒绝继承时,才可按法定继承办理。这一规定
A. 带有一定的习惯法痕迹
B. 体现了遗嘱继承的优越性
C. 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D. 有效地维护了私有财产权
A. 带有一定的习惯法痕迹
B. 体现了遗嘱继承的优越性
C. 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D. 有效地维护了私有财产权
4.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最初确立了总统与议会双权力中心,后来逐渐演变为议会权力中心,总统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议会权力中心的形成,使法国成为典型的议会制国家。”强大的议会必然导致政府软弱无力,更迭频繁。“在整个第四共和国(1946--1958)的12年期间,政府改组22次,平均寿命仅6个月,与第三共和国相当。”法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更迭最为频繁的国家。导致这一局面的历史原因是
A.民众民主意识浓厚 | B.国民经济发展滞后 |
C.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 D.多次卷入对外战争 |
5.
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
B.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
C.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外交上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下列属于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的是


A.①③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7.
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白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白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化年间,白银大量流入我国,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 B.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 |
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
8.
“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9.
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
10.
《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人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
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
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 |
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的基础 |
11.
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
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 |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
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
12.
一历史故事中的主人公猗思梦达(郡主)恋上了自家仆人,其父发现后暴跳如雷。猗思梦达却宁死不屈,愤然驳斥:“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
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 |
C.宗教改革王权至上的思想 |
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 |
13.
秋瑾(1875年—1907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错误的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 B.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 |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 D.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
14.
梁启超先生1901年在其《中国史叙论》中,把中国史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叫三个中国,即“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这反映出梁启超
A.以中国中心史观反对欧洲中心史观 |
B.不赞同把中国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
C.是以全球史观研究中国史的第一人 |
D.从中外关系的角度建构中国通史框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