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香港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困扰了许多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普选现在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在中国的土地上实行普选,这个并不多”,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156年,没有什么民主元素,回归后,中央承诺香港可在2007年以后的适当时候实现普选。现在终于到了这个关键时刻,香港要不要普选,这是一个历史转折,“能不能转过去,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明
材料二 民主争斗把香港的政治气候带入新的时代。代沟已经出现:年轻人支持民主改革,老一辈倾向于维持现状。与此同时,自从“占中”运动以来,香港本土主义盛行,少数人还走向“港独”的极端。英国《卫报》称,政改遭否的后果有:香港社会将因此严重分裂,经济发展的环境将受重创。此外,香港的民主会陷入停滞,最终整个香港都会受损。报道说,但如果方案得以通过,泛民人士将组织更多的抗议,甚至会产生“暴乱”。这样香港的社会秩序将进一步受损,社会治理将难上加难。
——环球时报
材料三 中国要维护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影响外国人在那里的投资。在这个前提下,由香港人,包括在香港的外国人管理香港。他说,香港有了地方政府,我们的新宪法有规定,允许建立特别行政区,由香港人自己组成政府,不管是华人、英国人或其他人都可参加,可作政府雇员嘛,甚至成为香港政府的成员都可考虑,各种制度也不变……
——《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
(1)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香港进行普选和普选失败的原因。(2)香港政改方案被否,2017年普选落空。根据材料二,香港政改未能通过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观点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来,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你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2.单选题- (共7题)
①罗伯特·盖茨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封锁中国
②上世纪70年代美苏军事力量不平衡
③“武力”指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
④“内部爆炸”指的是新自由主义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危害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
国家 | GDP总值(亿美元) | 人均GDP(美元) |
中国 | 19.5 | 4~14 |
日本 | 69 | 85 |
A.人口多少影响国家GDP总值 |
B.中日经济差距影响了抗战胜负情况 |
C.此表反映了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差异 |
D.中国人权得不到保障,社会差距大 |
①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
② |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
③ |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
④ |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
A.②③④① | B.②④③① |
C.③②①④ | D.④②①③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