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西师范大学附中、九江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12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三日(1900年12月24日),张之洞写信给新任浙江按察使世杰,随信赠送其《劝学篇》:
“附上拙作《劝学篇》□部,此书成于戊戌之春。其时因末流波靡,邪说纷出,大有犯上作乱之忧,又以迂谬书生,食古不化,亦将有神州陆沈之祻。爰酌中持平,抒其管见,冀杜横风,而弃迂说。乃未及数月而康党逆为乱阶,驯致今年,而拳匪又开巨衅,各执一偏之谬论,遂致大局之几危,不幸言中,可为浩叹。”
——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中“邪说”“拳匪”各指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的政治思想主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7月13日至7月30日,国际足联决定在乌拉圭举办第一届世界杯。但在临近开幕的2个月,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申请参与比赛。后来经过雷米特(Jules Rimet)会长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四支欧洲球队——法国、比利时、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于6月21日从欧洲启航,途经好望角并于29日抵达里约热内卢,在那里他们与巴西队汇合后重新起程,终于在7月4日来到了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
材料二
届数年份 举办地参赛球队数
1   1930 乌拉圭    13
2  1934 意大利    16
3   1938 法国 15
5   1954 瑞士 16
9   1970 墨西哥    16
12  1982 西班牙    24
15  1994 美国 24
16  1998 法国 32
19  2010 南非 32
20  2014 巴西 32
——《足球简史》
材料三比赛结束了,比赛结束了。第二十届世界杯的冠军已经产生,德国队他们在1990年之后,时隔24年之后再次获得了世界杯冠军!德国队本届比赛的踢法充分的发挥了团队的战斗力,他们每个位置分工合作,既要精诚团结,又要独当一面,每个个体的队员都有出色的专项位置技术,同时,他们和周边的同伴也能够产生高效的呼应,建立在完备的个人能力上的高效团队足球,他们几乎把每个人都融入了集体,无法找到明显的漏洞,这样的作战模式就如同一架精密运转的的机器一样呼啸而来,所向披靡。勒夫和他的团队在简练高速的运作过程当中生产出了最佳的作品,同时德国人严谨谨慎的性格也为这种踢球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可能有些人不喜欢德国队踢球的特征,但是你无法不佩服他们,德意志战车真是名不虚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届世界杯欧洲球队参赛不积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杯参赛球队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试从经济方面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这支德国队的技战术特点。分析这种技战术特点的推崇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代汉建新。建国后,王莽试图缓和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公元9年,王莽颁布了一道著名的变法诏令:“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诏令发布后的第三年,宣布取消“王田”、“私属”制度:“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汉书 ·王莽传》
(1)根据材料指出王莽改制的目的。并概括公元9年王莽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王莽改制失败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11题)

4.
伯利克里如此描述雅典的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法律只调节私人争端
B.法律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实行多数人的民主
5.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A.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C.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
D.中国军队正在积极准备战略反攻
6.
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这一时期中美的“求同”主要体现在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B.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
7.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8.
清代学者恽敬在《读货殖列传》中说:“盖三代之后,仕者为偱吏、酷吏、佞幸三途,其余心力异于人者,不归儒林,即归货殖,天下盖尽于此矣......是故货殖者,亦天下人古今之大会也。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商人势力不容忽视
B.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商人社会地位较低
D.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来源:学科网]
9.
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
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
B.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扩大
D.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10.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顺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
C.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11.
同治六年(1867)总理衙门决定在同文馆中增设“天文算学馆”,专授天文学和数学。恭亲王建议翰林、进士、举人都可以申请入学,读了三年之后予以“格外优保”的升官机会。但此建议遭到部分官员的激烈反对,其中一位御史提出建议:“止宜责成钦天监衙门考取年少颖悟之天文生、算学生,送馆学习,俾西法与中法,互相考验。”该御史的建议旨在
A.倡导中西两种科学交流
B.贬抑西方天文学、数学
C.以委婉的方式引进西学
D.沟通与调和东西方文化
12.
下侧图片为清末福州传教士医生雅丹金接受官方赠匾,这反映了(   )
A.清朝末年“西学东渐”
B.国人开始接受西方医学
C.西医传播得到朝廷支持
D.沿海民众容易接受西学
13.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14.
“他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差不多每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他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在下列名画中,属于这位画家所代表的流派的作品是(  )
A.B.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