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209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3)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材料四: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啥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学习材料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18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1)从图中 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指出该类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把图中的D段曲线图用黑色签字笔绘制出来。(2分)

2.单选题(共12题)

3.
周积明《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C.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
D.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
5.
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即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   )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农业生产区域分工明显
C.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D.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6.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D.商人地位的提高
7.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8.
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这个“突兀的海角”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承载着欧洲人去寻金的梦想
B.记录着航海家前赴后继的征程
C.见证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兴衰
D.控诉着黑奴贸易的残酷和血腥
9.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面对“最大奇迹”时惊呼:“我的天哪!这个钢铁做的玩意儿竟然会说话!”。材料突出反映了(   )
A.巴西政治经济落后B.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C.通讯科技成就巨大D.美国完全实现现代化
10.
汽车如今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当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时,可以借助的机械和技术包括
①刨床、磨床等车床
②内燃机
③计算机
④石油化工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申江百咏》描述的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    )
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12.
17世纪,荷兰在国内创办了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政府还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的低税政策,维持物价低水平,保证社会大众的生活。与这些举措相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
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3.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
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14.
在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这部获得“荣誉奖”的影片是
A.《定军山》
B.《风云儿女》
C.《渔光曲》
D.《歌女红牡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