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湖南长沙一中高三下月考(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09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曾在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工作的美国人马士在《远东国际关系史》表达了他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他说:“甲午一战,中国不但战败,而且蒙垢受辱,形胜之地——委弃,临战不战而逃。中国殷殷寄以厚望的船队被可耻地驱逐到设防的港口内,匿不出战。中国的将领们个个显出无能,而且很多是懦夫。政府的颜预腐败,在国家危机之秋并无异于承平之际;而中国人民虽则有了一点国家意识,还依然是一个原始的群体,其唯一的原动力就是个人的利益,但知盲目地愤怒,而不知为国家利益而发奋图强。在战争期间,中国不是以最大的精力用之于杀敌致果,而是用之于乞求列强的干涉,中国的统治者们指望不须认真努力救治其积弱的后果。”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作者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既可以提炼材料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但都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苦蚊纳,都城独马行街(注:东京街名)无蚊纳。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纳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纳。”
——〔宋〕蔡修《铁围山丛谈》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五载,汁京计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则里瓦,其中大小勾栏(相当于戏院)五十余座”,另有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其中,大的瓦舍可容数千人,“不以风雨寒署,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南宋临安瓦子l 繁盛有过之而无不及。
材料三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寸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心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二可以见证今天哪些城市的历史?上图作为文物发现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宋商业发展有哪些重大突破?举例说明宋代在文化上的成习“对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2.单选题(共8题)

3.
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内容是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4.
1857年1月,香港《中国之友》登载了某欧洲人在中国南京的经历:“黎明时我才出去,出乎我们的意料,满街都是尸体。我们发现这些都是第二位的卫兵、官员、司乐、文书和家仆。……我们在那儿,第一位解决某些分歧而坐轿来到的第二位的宫殿时,他看见第二位的有些军官不跪下,就向第二位诉说,第二位不顾自己的尊严身份冲出去亲手杀了他两三个军官的头。”这段见闻记录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英法侵略者的暴行
C.太平天国运动D.清军镇压农民起义
5.
1928 年六七月间,中共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内容不可能涉及到(  )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批判右倾机会主义
C.指出“左”倾盲动主义的危害
D.总结国内革命的经验教训
6.
观察和分析下面中国进口贸易总值(指数:1913 年为100 )的变化,这些数据反映了( )
1913年
100.0
1921年
158.9
1914年
99.8
1922年
165.2
1915年
79.7
1923年
162.0
1916年
90.6
1924年
178.6
1917年
96.4
1925年
166.2
1918年
97.3
1926年
197.1
1919年
114.0
1927年
177.7
1920年
133.7
1928年
209.8
 
A.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B.民族工业的逐渐萎缩
C.一战爆发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D.一战之后民族工业面临的竞争加剧
7.
亚太经合组织在承认多样化的前提下,实行互利本地区的经济合作。这实际上反映了该组织(  )
A.学习和推广欧盟的经验B.成员国数量多、差异大
C.有严格的章程和管理制度D.倡导不结盟、不合作
8.
对于孟德斯鸿来说,路易十四(1638 一1715 , 法国国王)是个恶棍,然而对伏尔泰来说,却是个英雄.由此可见 (  )
A.启蒙思想家没有共同的思想主张
B.法国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启蒙运动并非统一的运动
D.路易十四并非真实的人物
9.
观察下面书影目录截图,这一著作最有可能编人(  )
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B.《列宁选集》
C.《***选集》D.《邓小平文选》
10.
歌德(1749 一1832)在谈到自己创作《浮士德》 时说“没有哪一行诗不带着仔细深人研究世界与生活的明确标志”,另一方面他又说:“我如果不先凭预感把世界放在内心里,我就会视而不见……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我们不可能从这一作品解读出来(  )
A.浪漫主义思潮B.德国走向统一的曲折历程
C.现实主义思潮D.启蒙运动时代的进取精神

3.选择题(共1题)

11.把草履虫的结构与相对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