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河南洛阳一中高三下期第一次综合模拟文综历史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0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22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1405-1433)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1487-1498)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概括15世纪中西探险航行的两个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奕䜣以“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为理由,奏请在京师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指出“若不从根本上用著实功夫,即习学皮毛,仍无裨于实用”。为保证质量,要求招收30岁以下的满汉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及科举出身的五品以下的官员入学,并厚给薪水,住馆学习,聘请西人担任教师。还规定学习3年试居高等者,“均准各按升阶,格外优保班次”。……(面对顽固派的非议),他直截了当地斥责(顽固派)倭仁“守旧衰谬,不识时务”,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指斥倭仁“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徒以道义空谈”,是极其谬误的。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奕䜣建议增设天文算学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奕䜣增设天文算学馆的意义。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材料二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上层统治集团,在完成统治重心的转变、大体上接受了前代中原王朝的一套典章制度以后,迅速向保守的方面转化。他们对推行汉法的工作采取消极态度,对残留的许多蒙古落后制度拒绝进一步变革,使大量的蒙古旧制得到保留,同时却热衷于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搜刮财富,使刚刚略显平缓的社会矛盾重新激化起来,元朝过早地出现了中衰的征兆。

——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笔记》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两次改革方式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少数民族传统这一问题的认识。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89 年,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就规定了大量包含自然正义内容的条款,其中第6 条至第9 条即是如此。这些条款的主要内容有: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和拘留任何人;法律只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孙祥生《论自然正义原则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体现了哪些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所体现思想产生的原因。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珍珠港现在得到部分雪耻了,”尼米兹海军上将1942年6月6日的公报宣布,“不使日本海上力量丧失战斗力,不算彻底报仇。”美国公众对中途岛的胜利欣喜若狂……马歇尔将军认为中途岛的胜利是“最勉强的成功”,反对在太平洋发动攻势,因为他相信灾难正隐隐呈现在大西洋上。
“我必须承认,我非常关切地注视着俄国战线。”罗斯福总统6月6日致丘吉尔的电报说……苏联红军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遭到失败,德军的攻势卷向克里米亚和高加索。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先后飞到伦敦和华盛顿,争取英国和美国保证“在8月或9月在欧洲大陆登陆”。然而丘吉尔却“不做出保证”。他担心在1942年匆忙越过英吉利海峡发动强攻以减轻俄国的压力,将是一次“牺牲性的登陆”,他给跨海登陆作战谨慎地规定了一个条件:必须能够得到军队和运兵船。首相知道这一点实际上不可能做到。英国的第八军遭到隆美尔的重创,损失了数百辆坦克和数千士兵后,不得不向托布鲁克撤退。
——摘编自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1941-194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丘吉尔拒绝在欧洲大陆登陆的原因。

2.单选题(共4题)

6.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
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7.
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其目的是(    )
A.真正实现国共合作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C.实现普遍平等民权D.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8.
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指出:“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它的个人主义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闭锁与孤独;它的盲目的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道德和心理的迟钝……特别是城市的污染
和科学的盲目,给人们带来了紧张与危害,将人们引向核灭亡与生态死亡。”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是
A.B.C.D.
9.
中国革命史研究室主任杨奎松认为: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这里杨奎松强调的是(    )
A.历史研究是再现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是自我解读历史
C.历史研究是获得历史真相D.历史研究是探究历史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