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进程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二 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最宝贵财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材料三 议会改革法案(1831年5月通过)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议席的重新分配可以视为一种对选举制度的修正,选举权的扩大不仅改变了社会等级制的旧原则,而且致力于把政治权利赋予新的社会阶层。——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
2.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城市,也见证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5年,李鸿章将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重新建造厂房,办起了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81年,宁局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亦称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首次仿制成功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1888年又仿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马克沁单管重机枪,1889年制成的射程远、命中率高、穿透力强的德国新式步枪,成为金陵制造局的名牌产品。
(1)材料一中金陵制造局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该企业属于哪一类型的洋务企业?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招商局创办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以招商局为代表洋务民用工业创办的初衷是什么?
(3)材料二中范旭东有怎样的思想抱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办南京永利铔厂有利的政策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从金陵制造局到永利铔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1865年,李鸿章将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重新建造厂房,办起了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81年,宁局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亦称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首次仿制成功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1888年又仿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马克沁单管重机枪,1889年制成的射程远、命中率高、穿透力强的德国新式步枪,成为金陵制造局的名牌产品。
——王伟、梅正亮《跨越三个世纪的强国梦——档案史料中的金陵制造局》
材料二 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为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1872年,招商局委庄椿山为司事,也在南京下关设棚厂,接运客商。所谓“棚厂”,即简易码头,没有轮船码头,仅有栈房供乘客候船……招商局从芜湖调来四川号趸船,碇泊于下关江岸的木栈桥旁(今四号码头)。于是,1882年10月20日,南京第一座轮船码头“功德船”出现在下关江边。——《洋务运动下关百年商埠繁荣的起点》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创办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以下简称南京永利铔厂)。该厂产出的化肥不仅填补当时国内生产的空白,……被誉为“远东第一”。……范旭东深知,“要振兴以农立国的中华,兴办酸事业实是当务之急”“硫酸厂平时可为民用,如国家遭受侵略,立可转为军用,因此绝不能让外国人染指”。——李沛霖《民国时期远东第——南京永利铔厂影像志》
请回答:(1)材料一中金陵制造局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该企业属于哪一类型的洋务企业?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招商局创办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以招商局为代表洋务民用工业创办的初衷是什么?
(3)材料二中范旭东有怎样的思想抱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办南京永利铔厂有利的政策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从金陵制造局到永利铔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2.判断题- (共4题)
3.单选题- (共12题)
7.
据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等有关资料统计,从大沽炮台失陷的第二天到6月15日,清政府调京师、察哈尔、密云、热河、黑龙江、吉林等处兵勇共14900名。其中调赴通州一带防堵的9900名,调赴南苑防堵的4000名,调赴山海关防堵的1000名。据以上材料判断,此次布防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如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其中文字“就这样,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打不出去,走不了。然而,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图中所示的战役的是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徐州会战 |
9.
著名学者金雁认为:“对外战争冒险失利触发了社会危机后,全俄便急剧卷入革命漩涡。随着貌似强大的沙皇专制似乎完全‘出人意料地’突然崩溃,君主立宪制的前景已不复存在。”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
B.二月革命的爆发 |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成功 |
D.“四月提纲”的颁布 |
10.
按照大陆公安部出入管理局的统计,1987年11月至1988年4月,办理台胞证登陆者中,旅游经商人数占31.4%,而4月之后的半年里,比例已上升至60%以上。材料中相关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 |
B.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
C.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
D.九二共识的积极推动 |
11.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部法律的颁布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②消灭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
③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
④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②消灭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
③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
④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12.
周恩来说:“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复杂的。但是举行这个会议本身,就意味着经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的增长。”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
A.加强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
B.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 |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
D.完善“求同存异”的方针政策 |
13.
1866年,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途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印象深刻。他在《乘槎笔记》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此时的曼彻斯特
A.城市规模世界之最 | B.是英国的重工业基地 |
C.出现纺织垄断集团 | D.是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
14.
下图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在筹建大生纱厂时发行的股票,该厂建立的有利时代背景是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走向瓦解 |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
C.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
D.国民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
15.
有人说,某一时期的哲学家们……相互进行着无尽无休的辩论……但他们是一家人,支持他们共同的事业:创造一个主张人道、教育与宗教分离世界主义和自由的纲领,不受国家或教会专断干涉的威胁,并有权提出质疑和批评的世界。这些哲学家属于
A.文艺复兴时期 |
B.启蒙运动时期 |
C.古代希腊时期 |
D.宗教改革时期 |
16.
《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柳骨颜筋”分析正确的是
A.“颜”“柳”分别指颜真卿与柳宗元 |
B.唐代楷书由此步入盛世时期 |
C.该书法的字体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
D.开启了书法艺术的自觉阶段 |
17.
《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述:“***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在“偏僻山区”,***写了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B.《论持久战》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判断题:(4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