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重庆八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0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6/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材料二

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在教育平民化改革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有利政治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教育的主要成就。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明)李贽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就对儒学极为赞赏,他认为中国人用自身道德伦理来协调人间事物,这比欧洲由“上帝”来支配要进步得多。……他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天主教会的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显然,他推崇中国的儒家文化,主要就是看到其中有一种他在当时欧洲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其具体表现就是宗教宽容)。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李贽的主要思想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黄仁宇认为“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伏尔泰对儒家文化的推崇。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人不应该忘记,是中国文明改变了西方的历史,特别是火药、指南针、造纸和数学0的概念,它们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文明进展的步伐,结束了欧洲中世纪的野蛮——说这话的第一人是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巨著,可以说是系统而又全面地让欧洲人了解到,原来不光是我们欧洲人有发达的科技,远在亚洲东方的中国人,早在遥远的上古和中古时代,他们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了,那些包括火药、指南针、造纸和数学0的概念,为我们欧洲人开启科技新时代提供了新思维、创造了良好契机,对此我们切不可视而不见。我认为,其实西方和中国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遗忘”——西方人忘记了中国曾经带给西方文明,没有中国文明,西方文明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或至少还要晚多少世纪。同样,中国人也忘记了西方带给中国文明,没有唐宋以后尤其明清和近代的西方文明进入中国,中国单靠自己在封闭的国土上独自发展,恐怕难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走到今天这一步。故此,我以为,两种文明其实是走了一条相遇、相碰、冲突,而后交合、融汇、学习与交流的道路——这是一条有助于世界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光明之道
——[法]雷米•马诸《西方人如何理解中国》
简析材料中关于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3.单选题(共15题)

4.
下列文献资料既能反应鸦片战争后鲜明的时代特色,又能体现出封建纲常思想的是
A.B.C.D.
5.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D.《天演论》
6.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B.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7.
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令保守派“对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
A.反对迷信,强调自由B.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D.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8.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神圣的东西仍是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们崇尚神圣美好的东西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文人们对宗教持和解态度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9.
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
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
10.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传承而不中断,汉字的推广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你推测,西汉文书上的字体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B.行书C.隶书D.楷书
11.
成功塑造了“智绝”“义绝”“奸绝”等人物形象,至今仍给读者多方面启迪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儒林外史》D.《红楼梦》
12.
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13.
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赞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火药的发明
C.纸的发明D.指南针的发明
14.
通过对一定时期历史文献中“纸”一字的检索,在秦汉47篇文献中有“纸”一字出现的寥寥无几;魏晋66篇文献中“纸”字出现105次,南北朝有213篇文献中出现“纸”字的次数达496次。这一研究
A.反映出纸使用的推广程度
B.反映出纸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C.促进书籍文献资料的猛增
D.有利于魏晋书法艺术的发展
15.
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
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
16.
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二者本质上都是在宣传
A.资产阶级民主科学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资产阶级科学文化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17.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C.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D.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18.
2013年,大连万达集团在佳士得纽约拍卖夜场以1.72亿人民币拿下名画《两个小孩》。请判断该作品创作风格属于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