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龙海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06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7

1.简答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陶片放逐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当时雅典政坛存在尼西亚斯和亚西比德两大政治势力,双方政见严重不合,斗争激烈,于是两人都希望借助“陶片放逐法”的威力驱逐对方。但这时出现了一个自称为“群众英雄”的许佩伯罗斯,他号召人们将尼西亚斯和亚西比德两人一同逐出雅典,于是,在公民大会现场,尼西亚斯和亚西比德两派联合起来,将大多数的票投给了许佩伯罗斯,后者因而被驱逐出雅典。事后,雅典人认为“陶片放逐法”在这次事件中遭到了亵渎。
材料二“水门事件”是美国的政府运作机制在建国以后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以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先是坚持以行动出于国家安全为由否定这些行动的违法性,后来又企图利用任命大法官的机会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司法环境,但这两项行为终究是徒劳的,1974年尼克松宣布辞职。
材料三 1871年,日本岩仓使团考察欧美宪政时认为,“德国比英法更有参考价值”,“英国为共和政体,权在议院,不适于日本……德国情况与日本近似,其虽设议院,但贤明之皇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对普鲁士从“小国”走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亦颇感兴趣。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则断言“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
(1)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雅典人认为“陶片放逐法”遭到了亵渎?
(2)结合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政府运作机制”的重要原则是什么?据此分析为什么说“这两项行为终究是徒劳的”。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回答,《德意志帝国宪法》表明德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为什么日本岩仓使团认为德意志的宪政之路最适合当时的日本?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中期起,社会各阶层的表、食、住、行,纷纷突破明初礼制的等级界限,出现违禁犯分的现象,并由俭朴走向奢靡,呈现商业化和世俗化的趋势,而到了明代晚期。这种趋势越演越烈。
从明中叶以后,私家园林开始大规模兴建,形成我国私家园林的全盛时期。在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江南的某些园林,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种植经济作物,甚至养鸡鸭鹅,蓄鱼数万头,有的产品还投放市场。“又从海外的红薯异种,每一本可植二三亩,每亩可得薯一二车,以代粒,足果百人腹”。
——摘编自《明代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
材料二 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秕康。
——李贽《焚书》
材料三 佛罗伦萨上层社会人士的生活和花园是密切相关的……鲍维尔曾经这样评价花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说任何一个给人们带来美好感觉的花园都像是一座造物主赐给人类的避难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和深邃。
1527年,威尼斯的一位外交官曾经这样评价“建造这些花园尽管需要巨额的开销,但是他们所营造的景致却是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力……”在当时,几乎每个中产阶级家庭都以拥有自家的花园为荣。
——梁静《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花园与人们的生活》
(1)概括材料一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3)同时期的欧洲,和材料二相似的思想也已发展为一股强大的潮流。结合材料三,对这一欧洲思想潮流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评价。
3.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3.单选题(共12题)

4.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哪项表述符合材料表达的含义
A.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5.
19世纪前期,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走私大量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英国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A.扭转贸易逆差B.搜刮大量财富
C.打开中国市场D.建立世界市场
6.
__________一役,威海水陆之防,即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__________应填入(  )
A.庚 子B.甲 午C.甲 辰D.甲 寅
7.
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观历史条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俄国在当时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制;④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和战斗性很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
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的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说明了(  )
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②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③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④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语言是思想的一个载体。下列对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一个人讲的每一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②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香港)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10.
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历史性变革时代”的证据是()
A. 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并走向高潮 B. 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相继展开
C. 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D. 民主共和制在各国普遍建立
11.
某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呼吁:“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下列对该领导人所在国家及发出这一呼吁背景的推测较为合理的是(  )
A.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
C.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力空前膨胀
D.中国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12.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3.
2015年1月9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89岁高龄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捧得象征科技终身荣誉的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这则材料最主要说明(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
B.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C.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D.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
14.
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15.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中既没有去单纯歌颂拿破仑本人,也没有去具体描绘法国革命,而是表达了一个德国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心目中理想化了的法国革命精神的艺术概括。由此可知,《第三交响曲》所属的艺术形式是(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