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缩小了粮田面积,使这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粮食不能自给,比之宋代更需余粮区的接济……城市工商业人口的增长,私营酿酒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更为扩大。如江南地区在宋代还可以在区内调剂(苏常之米),到明代就非得自两湖、江西、安徽运进食米不可……清代更远自四川购米。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币值:1936年元)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粮食生产的变化情况及其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一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缩小了粮田面积,使这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粮食不能自给,比之宋代更需余粮区的接济……城市工商业人口的增长,私营酿酒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更为扩大。如江南地区在宋代还可以在区内调剂(苏常之米),到明代就非得自两湖、江西、安徽运进食米不可……清代更远自四川购米。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币值:1936年元)
| 农业净产值(亿元) | 耕地(万公顷) | 1/2(元/公顷) | 1/3(元/人) |
19世纪80年代 | 99.87 | 6304.7 | 158.37 | 62.36 |
20世纪30年代 | 166.41 | 9388.6 | 177.25 | 83.02 |
年增长率 | 1.05% | 0.80% | 0.23% | 0.59% |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粮食生产的变化情况及其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体现了什么精神?(6分)
(2)材料二在灵魂得救的什么途径问题上提出了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3分)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体现了什么精神?(6分)
(2)材料二在灵魂得救的什么途径问题上提出了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3分)
2.单选题- (共16题)
3.
“罗马统治集团决定设置外事裁判官,专司罗马市民与非罗马市民之间以及非罗马市民之间的民事案件。外事裁判官在处置案件的时候,首重参考了罗马固有的①、地中海沿岸的商法以及其他区域的民事法律和风俗习惯,渐渐形成了罗马②。”①②最可能是( )
A.《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 | B.习惯法 万民法 |
C.习惯法 成文法 | D.公民法 万民法 |
4.
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为英国的君主,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于1861年至1908年)则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两人在位的统治时间交叠达四十余年,这一时期
A.英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工业霸主 |
B.大清帝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
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日臻完善,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 |
D.大清帝国镇压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维护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
5.
在北京菜市口刑场被侵略军斩首的清政府高官有礼部尚书启秀和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启秀曾荐五台山僧人御敌,后被日军拘禁。朝廷下旨革职,但八国联军仍要求作为“祸乱罪魁”追究,次年被斩于菜市口,史称“主拳诸臣兵败被诛”。这反映出( )
A.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 B.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C.清政府已失去对全国的控制 | D.英法联军对中国内政粗暴干涉 |
6.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记述某城战役时写道:“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反映的战役
A.属国共合作抗战,延缓了日军侵华步伐 |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
C.消极的抗战导致战役的失败 |
D.发生于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
7.
列宁曾说:“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俄国()
A.已经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 B.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决定武装起义 |
C.布尔什维克党还未获得民众支持 | D.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
8.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用同心圆、原子或者洋葱作比喻,给权力的构成下了定义。圆的核心是由工人阶级组成,通过代表它的党行使领导权。紧靠核心的是农民┈┈┈接着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主要是追随者。”建国初期,最早体现这一想法的是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D.制定《共同纲领》 |
9.
下面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据表

“屋子”打扫干净了,但“客人”迟迟不来的理由是

“屋子”打扫干净了,但“客人”迟迟不来的理由是
A.外交政策受意识形态的束缚 |
B.中苏结盟严重威胁西方国家 |
C.西方国家采取封锁包围政策 |
D.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不够壮大 |
10.
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的实质是( )
A.美国失扶持对全球事务的主导作用 |
B.动乱与冲突成为世界的主流 |
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 |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12.
据统计:在1800年,世界上70%的大城市位于亚洲,可是到了1900年,仅有一座世界级大城市位于亚洲,其余则均位于欧洲与美洲。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 B.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D.列强殖民扩张的结果 |
13.
1910年,民族资本所设工厂为986家,1911年为787家,1912年为1502家,1913年为1378家,1914年为1123家。……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不过50万至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即达到了200万。下面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无关的是( )
A.南京临时政府颁面奖励实业的法令 | B.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
14.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的这个谈话为中共即将召开的某次代表大会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根据这一重要思想,这次代表大会提出( )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 | B.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15.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把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
B.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
C.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
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 |
16.
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1859年)和《人类的起源》(1871年),阐发了他奠立于自然选择理论基础上的进化论,并将其用于解释人类的起源。其学说遭到宗教界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
A.为欧洲国家殖民扩张辩护 | B.为殖民地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
C.否定了神造世界说 | D.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
17.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Joseph Heller(1923—1999)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据此可知《第二十二条军规》最可能属于哪一流派?(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无产阶级文学 |
D.现代主义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