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从多个角度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从多个角度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单选题- (共12题)
2.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
A.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 |
B.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 |
C.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 |
D.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 |
3.
义和团运动期间,清南方各省督抚与外国侵略者达成“东南互保”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是拒不执行朝廷宣战诏书,制止和预防地方战乱,保护西方各国在华的利益和人员的人身安全。该协议
A.有利于东南各省的安定和发展 |
B.使东南各省遭到列强进一步侵略 |
C.清政府在东南各省的统治瓦解 |
D.导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迅速蔓延 |
4.
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这一时期中美的“求同”主要体现在
A.淡化意识形态之间分歧 |
B.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 |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
D.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 |
5.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 |
B.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
C.图三反映了东汉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
D.图四是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曾发行的五铢钱 |
6.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A.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 |
B.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 |
C.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D.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 |
7.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
8.
史学家陈衡哲在评论欧洲某一历史运动时说道:“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这里所说的“反动”主要指的是
A.否认宗教神学 |
B.享受现世人生 |
C.追求高雅精致 |
D.反对君主专制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材料一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事年表
西方的冲击: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双方守旧与维新区别明显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弱点彻底暴露
| 中国的反应: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61-1894年的洋务运动 1898年百日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1911年辛亥革命,否定了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
|
(1)你同意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10.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各地行礼自为风气,或仍沿前清旧习,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其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该《婚礼草案》
A.抛弃了旧式婚礼的程序 |
B.表明婚姻关系纳入到法制轨道 |
C.是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 |
D.消除了新旧婚制间的尖锐冲突 |
11.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
D.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
12.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是近代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
C.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
D.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