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01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二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2)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维新运动恰好赶上了民众普遍的排外高潮,向西方学习的戊戌变法运动被视为篡位的奸臣,维新运动在农民中留下的印象极为淡漠。
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堵塞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机会,他们或嚎啕痛哭,或大骂康党,一时之间,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很多原来支持变法的知识分子转而反对变法。
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旗人生计受到严重影响,裁汰绿营使旧军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保障,这些人群起攻击变法,诋毁维新派。
撤销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使整个官僚体系与变法处于敌对状态,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几十条措施很少得到真正的贯彻。
-——张鸣《维新变法与民众反应》
(1)根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受到了哪些人的反对?反对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伯斯庇尔的墓碑上:“我,罗伯斯庇尔长眠于此,过往的行人啊!千万别为我默哀,因为如果我活着,你们谁都活不了。”
在雅各宾派执政的几年中,法国血雨腥风,人民提心吊胆。革命内部的丹东、罗兰夫人等都遭到迫害。
罗兰夫人在被雅各宾派处死的时候说:“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借你之名而行。”
——根据《百度网》整理
材料二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予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4分)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4分)材料二与材料一是什么关系?(2分)
4.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平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材料二共四海之利为利,合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 根据材料一的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3分)在上述历史事件中康熙帝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4分)
(2) 材料二是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3分)

2.单选题(共13题)

5.
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错误的是()
A. 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
B. 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
C. 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选举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
D. 古代中国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
6.
北京大学教授马克壵谈到一场革命时说“……它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这里的它是指
A.英国光荣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德意志的统一
D.美国独立战争
7.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8.
下图是太平天国时期颁行的改革内政的方案封面,下面对该封面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颁行该方案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它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束缚
C.该方案从理论上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该方案的颁行表明太平天国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9.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
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
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
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
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10.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11.
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汴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布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①市民文化的逐渐兴起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④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2.
戴维·阿诺德所著《地理大发现》载:“像葡萄牙这样一个既狭小又贫穷的国家,在欧洲邻国的欺凌下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在欧洲进行领土扩展……”在此情况下,统治者作出的决定是
A.发动了大规模对土耳其的战争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参与和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C.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D.“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14.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自然灾害的影响
15.
表为技术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时间表,它最能说明的一个现实是:
照相
112年
 
“二战”前
电视
5年
 
“二战”后
电话
56年
激光
2年
 
 
原子能
15年
 
A.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B.“二战”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空前加快
C.科研领域不断开阔
D.“二战”后某些领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减慢
16.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17.
这是莫奈绘制于1872年的世界近代美术名画《日出·印象》。作者的创作
A.呈现浪漫主义风格以及审美新理念
B.参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泼墨写意技法
C.反映工业革命欣欣向荣的时代律动
D.彰显工业化背景下乡村的宁静生活

3.选择题(共8题)

18.

“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是(     )

19.

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

20.

Hello, Tom. Point to eight, please.-Oh.

21.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2.

如图所示,小华把悬挂的铁锁拉近并紧贴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保持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3.

如图所示,小华把悬挂的铁锁拉近并紧贴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保持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4.

如图展示了日常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的四种情境,其中哪种情境运用了增大压强的知识?(  )

25.

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