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近代史上,英国社会不断得到改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等。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身上。罗伯特·沃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选举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城市选民资格放宽至凡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10镑以上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5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结果,选民人数由43万增至60万,在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
材料三 1872年格莱斯顿内阁在英国设立内政部,主要是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地方自治机关。1888年,英国又宣布将各郡的行政权交由选举产生的郡务会议掌管。1894年,英国又对郡下面的区进行行政改革,由选举产生的区务会议代替以前被教会贵族控制的区议会。
——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近代前期,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的环节?(3分)
(2)材料二表明,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3)据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英国近两百年政治体制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2分)
材料一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等。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身上。罗伯特·沃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选举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城市选民资格放宽至凡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10镑以上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5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结果,选民人数由43万增至60万,在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
材料三 1872年格莱斯顿内阁在英国设立内政部,主要是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地方自治机关。1888年,英国又宣布将各郡的行政权交由选举产生的郡务会议掌管。1894年,英国又对郡下面的区进行行政改革,由选举产生的区务会议代替以前被教会贵族控制的区议会。
——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近代前期,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的环节?(3分)
(2)材料二表明,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3)据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英国近两百年政治体制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2.单选题- (共9题)
3.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公正合理 |
B.人人平等 |
C.保护弱者 |
D.注重证据 |
4.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
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
C.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
6.
1517年,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教皇要求他“撤回错误观点”,否则将被教会开除。但路德认为《圣经》中的话比教皇更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A.人人都有阅读《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力 |
B.对基督徒来说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福音 |
C.简化宗教仪式,铲除教士与俗人之间的隔阂 |
D.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教会从属于国家 |
8.
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 |
B.图二体现唐代阎立本兼收井蓄,吸取外来美术的风格 |
C.图三描绘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具有写实风格 |
D.图四表现了元代画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的艺术特征 |
9.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谭嗣同的《仁学》一书引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可见
A.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 |
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
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
10.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中有“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见,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
B.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地位 |
C.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
D.限制外国资本在国内的发展 |
11.
(2012年3月南通市一模20题)下图是塞尚的名作《樱桃和桃子》,在强烈的黑与白、冷与暖的色彩反差中,画家表现出所画物品的冷漠、凝重与僵硬。下列作品中与此作品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A.米勒的《播种者》 |
B.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
C.毕加索《格尔尼卡》 |
D.凡高的《向日葵》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