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99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5/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 世纪中叶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中国与日本同属非西方文明, 对于现代化这种 “舶来品” 的抗拒是难免的, 这也是很多非西方国家出现的普遍现象。 但在不断抗拒、不断遭受挫折以后, 两国一个是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继续对抗现代化的目标,一个是改变态度转而接受现代化。

——刘金源《关于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材料二 小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等同于国家实力,认为一国实力的标准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是指支配性的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是指吸取性的实力,和硬实力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它包括国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程度。其中“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发展尤为重要,它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战略地位,是一个国家强大和兴盛的主要动力。”   

———刘金源《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请回答:
(1) 你认为19世纪中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符合材料一中的哪种观点?试结合史实加以阐述。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19世纪中期是如何通过“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发展促成国家强大和兴盛的”?
(3)19世纪中叶英、日两国完成现代化的途径有何不同?造成其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列举能够体现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4分)
(2)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举措?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4分)
(3) 两个改革者的命运都令人叹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2分)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指出:“这个和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阶级……与1789年的法国封建地主不同,它对于资产阶级生存条件不但不加反对,反而完全抱容忍态度。这个阶级的地产事实上不是封建性的财产,而是资产阶级性的财产。……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有共同利益,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

材料二 克伦威尔把民政权和军事权集中在自己手中。他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陆、海军总司令,他主管税收,统辖警察和司法,领导外交,在国务会议同意下宣战、媾和。今后,在召开例行议会之前,他有权以自己的名义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
乍看起来可能会认为,议会、国务会议和护国主在权能上是彼此制约和互相限制的。实际上,唯独护国主才能制约一切和限制一切。

──[苏联]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三 在上帝庇佑和保护之下,航海业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兹为增加本国船运和鼓励航海,本届国会及其权力机关特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亚洲、非洲或美洲,或该三洲的任何部分,或属于该三洲的岛屿,或该三洲通用地图或图片所载明或记述的岛屿,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或本共和国所属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马克思对英国哪一阶级的论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原因及其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2)材料二说明了哪些问题?
(3)材料三出自英国的哪个文件?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克伦威尔。

2.单选题(共11题)

4.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为此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A.实行责任内阁制B.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各民族一律平等D.国会有权弹劾总统
5.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中共发表这一宣言意图是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打倒列强,除军阀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C.继续维持国共合作,将全民族抗战进行到底
D.实现国内和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6.
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
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
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B.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
C.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8.
“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西周晚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隋唐时期
9.
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A.晓市B.村落C.草市D.夜市
10.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下列说法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丝织技术,丝织品产量增多
③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④元朝时文人画成就突出,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
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对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B.宗教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
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
12.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13.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清朝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14.
下列四副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A.《格尔尼卡》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日出·印象》

3.选择题(共13题)

15.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分,取其中的5份,用{#blank#}1{#/blank#}来表示。

16.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分,取其中的5份,用{#blank#}1{#/blank#}来表示。

17.

如图漫画《低头族》告诉我们(    )

①坏习惯会妨碍人的健康成长                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促进身心发展

③习惯是无法改变的一种行为方式        ④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18.

读课文《女娲造人》,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女娲一直在工作?


19.

读课文《女娲造人》,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女娲一直在工作?


20.

把3个饼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些饼的 37

21.二硫化碳(CS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S2+3O2 {#mathml#}__{#/mathml#} CO2+2X,据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   )
22.

分子是最小的合数,分母是最大的一位数,这个分数是(    )。

23.

分子是最小的合数,分母是最大的一位数,这个分数是(    )。

24.

小明8天看完一本书,1天看这本书的(    )。

25.

小明8天看完一本书,1天看这本书的(    )。

26.

小明8天看完一本书,1天看这本书的(    )。

27.

小明8天看完一本书,1天看这本书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