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其中“东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复兴的近代科学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主要有哪些?及“复兴的近代科学”主要表现为哪些领域的成就?为什么在三大发明的中国,未能将其“变成……手段,变成……杠杆。”?
材料三 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3)依据材料分析,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复兴的近代科学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主要有哪些?及“复兴的近代科学”主要表现为哪些领域的成就?为什么在三大发明的中国,未能将其“变成……手段,变成……杠杆。”?
材料三 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3)依据材料分析,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2.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此后,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不断向西方学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形势,下图所示著作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句话表达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梁启超说:“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上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
(5)依据上述材料,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变化。
(1)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形势,下图所示著作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句话表达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梁启超说:“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上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
(5)依据上述材料,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变化。
2.单选题- (共16题)
3.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4.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
5.
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A.法家的法治思想 |
B.道家的无为思想 |
C.儒家的仁政思想 |
D.墨家的非攻思想 |
6.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不能反映他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
B.肯定人们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 |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
D.冲击教会的权威 |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评述一位思想家:“他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这位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康德 |
10.
从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可以说明: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这是因为决定文字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书写工具的影响和制约
③交流传播的需要
④必须固守传统文化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书写工具的影响和制约
③交流传播的需要
④必须固守传统文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1.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12.
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艺术有
A.宋词、元曲、小说 | B.楚辞、元曲、小说 |
C.南戏、元杂剧、京剧 | D.宋词、小说、戏剧 |
13.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突然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15分钟后, 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4.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文中“变”的含义是( )
A.变革思想观念 | 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
C.改革教育制度 |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15.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要求改革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要求改革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 |
16.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的核心措施是( )
A.平均地权 | B.节制资本 | C.发展实业 | D.实行社会救济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