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 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都有3000~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易职的方式如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在1976年,约有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
——《民主政治与回避制度并不矛盾》
材料三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全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
——《政治科学》(2009年第7期)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影响?(4分)
⑵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与西方古代和近现代官员轮换制有何不同。(6分)
⑶材料三中的“回避”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2分)
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与客观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
材料三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而稍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国用以足也。
(1)材料一反映北宋什么社会现象?(5分)
(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7分)
材料一 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辱,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
——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
材料二 揽中国之大势,十年之中,世变亦亟矣。甲午之后,欲雪割地赔款之耻,于时人人言自强;庚子以后,欲弥赔款失权之憾,于时人人言自立;至于癸卯以来,日俄开衅,战事延长,穷其结果,国患方迫,于是忧时之士,人人则言自存……三者之持论,虽有不同,而其救国之心,未始或异。——《新闻报·自存篇》
材料三 1904年《癸卯学制》对各类学堂(部分)及其培养目标的要求各类学堂 | 培养目标 |
初等小学堂 |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
高等小学堂 | 以培养国民之善行,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
普通中学堂 |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
材料四 商务印书馆的《共和国新图文》的编辑说:“本书以养成共和国完全国民之人格为目的。惟所有材料必力求合于儿童心理,不好高骛远。”到1912年3月,商务印书馆又推出了《共和国教科书》,中华书局推出《中华初等教科书》,中国图书公司推出《新国民国文课本》等。其中,商务印书馆1912年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前后印行2 560万册,影响最大。
——《东方早报:理想,政治,还有生意》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所说的“国民”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意识出现的时代背景。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国民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四中“养成共和国完全国民之人格”的政治因素。
(4)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总结“国民意识”的培养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四、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五、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十一、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3月)
材料二 1.各方代表由各方自己推选,人数应按各方所代表的实际力量比例规定。
2.国事会议应于最近期间召开。
3.国事会议根据革命三民主义的原则,必须通过切合时要、挽救危机的施政纲领以彻底改变国民党所执行的错误政策。
4.在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以代替目前的一党专政的政府。
5.联合政府有权改组统帅部,成立联合统帅部。
6.联合政府成立后,立即准备于最短期间内召开真正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以保证宪政的实施。
——周恩来《如何解决》(1944年“双十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政权民主保障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的认识。(7分)
材料一他(陈独秀)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军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平等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严酷的事实教育了陈独秀,使他开始认识到协约国标榜的公理的虚假性,从而不得不相信协约国不是“天使”,巴黎没有“公理”。此时陈独秀的观点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他愤然质问巴黎和会“公理何在”?并对威尔逊深表失望,(陈独秀)说“威尔逊总统的平和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一战性质的认识,你是否赞同这种认识?原因何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6分)
材料一 (拿破仑征俄失败)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于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摘自《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摘自克莱芒•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 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德国(1813)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摘自《法国史》
材料四 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开明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随着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吼。
——摘自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史》
(1)根据材料所述归纳拿破仑失败的原因。(8分)
(2)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哪些是不对的?请说明原因。(7分)
2.选择题- (共10题)
我国某出口企业2016年生产某商品每件成本为60元人民币,出口单价为15美元,出口数量为100万件;当时两国货币汇率约为1:6.6。2017年,美元对人民币升值约5%,出口价格依然为15美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该企业2017年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用人民币计算约为( )
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多项2016年全年宏观经济数据。如图所示,2016年GDP同比增速达6.7%,总量超74万亿。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保持在了合理区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据此,下列传导路线正确的是( )
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生产资料需求增加-内需扩大-物价回升
②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扩张-投资需求增加-经济发展
③税率提高-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增加-经济发展
④上调存贷款利率-融资成本降低-扩大生产-经济增长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在对500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孩每天增加17分钟的锻炼,女孩增加12分钟的锻炼,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获得进步,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儿童很可能进步一个等级。这说明( )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在对500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孩每天增加17分钟的锻炼,女孩增加12分钟的锻炼,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获得进步,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儿童很可能进步一个等级。这说明( )
医学表明:胃肠是有感情的器官,人在愉快情绪下进餐,消化液会大量分泌,胃肠蠕动加强,从而有益于健康。相反,长期在紧张、忧虑等恶劣情况下进餐,会使胃肠的血管收缩,阻碍正常的消化活动。这表明( )
①存在与思维之间有必然关系
②意识具有的能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人体活动有调控作用
④事物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
3.单选题- (共13题)
A.近代国家思想 |
B.屈辱外交思想 |
C.传统夷夏思想 |
D.殖民外交思想 |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A.街市 | B.坊市 |
C.夜市 | D.草市 |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
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
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
A.达·伽马到达亚洲 | B.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 |
C.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 D.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
阶层分类 | 土地贵族 | 中间阶级 | 工资劳动者 |
家庭数目 | 1.2% | 58.8% | 40% |
经济收人 | 14.3% | 74.7% | ll% |
这一时期是( )
A.新航路开辟的前后 | B.工业革命初期 |
C.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 D.工业革命后期 |
A. 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 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 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 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A.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 B.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 |
C.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 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
A.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 B.未超越洋务派的历史局限 |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 D.主张“中体西用”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选择题:(10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