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
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
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
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
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
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
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评价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一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二 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使他们能受到人们的尊敬的人,他就教导他们说道:“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企望的并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古希腊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三 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被夹杂者。朱子曰:……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圣为贤,利害甚明。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
材料四 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须,但同时也是我们道德情操败坏的一个重要而又最普遍的原因。……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钦佩……一条是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另一条是取得财富和地位。我们的好胜心会表现为两种不同品质:一种是目空一切的野心和毫无掩饰的贪婪;一种是谦逊有理和公正正直。……前者促使每一只飘忽不定的眼睛去注意它;后者除了非常认真仔细观察者外,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部分人都是财富和显贵的钦佩者和崇拜者……
——英国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⑴概述材料一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5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孔子与苏格拉底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的社会因素。(6分)
⑶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述材料三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⑷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谈谈你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认识。(6分)
材料一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摘编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为什么“抑兼并”不行,“不抑兼并”也不行,“抑”与“不抑”交替试之还是不行?因为“权力捉弄财产”的封建经济不可能讲“过程的公正”,无论专制朝廷的“公权力”还是贵家势要的“私权力”都既不让规则公平更不让起点公平,于是国家的“自由放任”会放出无数土皇帝与土圈子,却放不出一个中产阶级,而国家的经济管制也只会“与民争利”,却管不出个理性调控机制。 ——秦晖《跳出(土地兼并的)怪圈的根本在于“过程公正”》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王安石是如何实践“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的,除“国用足”外,变法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7分)
⑵材料二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其变法失败。(8分)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的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全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部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政府就是在臣民与主权者之间建立的一个中间体,这一中间体的成员就叫做行政官或者国王,也即是说执政者。所以有人认为人民服从首领时所根据的那种行为绝不是一个契约,这是很有道理的,那完全是一种委托,是一种任命,在那里,他们仅仅是主权者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并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位思想家主张的异同。(7分)
⑵分别说明材料一、二中两种思想的历史影响。(8分)
材料一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 ……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 在一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的影响。(8分)
⑵材料二认为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这一观点。国联的成立为什么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7分)
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
地段 | 修筑概况 |
东段:辽宁阜新市—内蒙古化德县 | 沿用战国燕长城旧迹,部分是新筑的;累石为城、树榆为塞 |
中段:内蒙古兴和县—乌兰布和沙漠北缘 | 在战国赵长城基础上加以重新修缮,阴山至贺兰山间的广阔缺口是新筑的;依托大青山和阴山,主要用石块垒砌 |
西段:内蒙古准格尔旗—甘肃岷县 | 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长城随山就势高低起伏,城墙系夯土筑造 |
——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
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2.单选题- (共14题)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 B.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自治政权 |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 D.并没有实施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举措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A.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 |
B.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
C.原始狩猎工具的创制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来源 |
D.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
A.北宋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北宋国力强盛、万邦来朝 |
C.商业收入成为北宋重要财源 | D.北宋政府限制朝贡贸易 |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
A.明朝禁止对外贸易 | B.政府特许与进贡国家有限贸易 |
C.禁止官商对外贸易 | D.希望外夷向天朝上国朝觐纳贡 |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
B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C | 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
A.宗教改革以挽救教皇政府为目标 |
B.宗教改革对教皇政府没有产生冲击 |
C.宗教改革促进了基督教的新发展 |
D.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封建思想运动 |
A.国力增长,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 B.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 |
C.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了变化 | D.造纸术的改进 |
A.李斯《泰山石刻》 | B.张旭的《古诗四首》 |
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 D.王羲之的《兰亭序》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 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3.选择题- (共7题)
(Ⅰ)求道路BE的长度;
(Ⅱ)求道路AB,AE长度之和的最大值.
国台办2017年4月12日举行例行记者会时指出,只要对两岸关系的性质和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认知,我们对两岸城市交流持积极开放的态度。这表明,中国政府在处理涉台问题坚决捍卫的原则是( )
2016年2月15日晚,备受瞩目的“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最帅潜水员静官东获选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官东l991年出生,在2015年6月2日“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现场的潜水救援行动中,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关键时刻他把潜水装备给了被困人员,自己险些被暗流冲走.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聂树斌故意杀人案、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彰显了司法公正,维护了公平正义 ②不利于政府树立威信
③有利于提高公安和司法机关的执法、司法水平 ④表明我国法律制度已经完善
根据下列材料及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由中资企业承建开发的尼加拉瓜跨洋运河于当地时间2014年12月正式开工,工程全长276千米,项目总投资500亿美元,预计2019年完工。近年来,有“东方巴拿马运河”之称的泰国克拉地峡运河(全长约50千米)开发也成了中资企业重点关注的项目。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