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贵族的权力也并不在于它有权在立法机关中获得世袭的席位,它的权力表现在完全不同的东西上面。贵族的势力就在于他的大地产,在于他的全部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材料二 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三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
——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1868年,学者托马斯·格林杆击大地产制使社会上层人物过度腐败。1894年,由财政大臣哈考特主持,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谷物法》被废除后,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廉价谷物涌入英国。 1879一1894年小麦价格下降一半。1888年英国地租收入共5900万镑,1901年降为4200万镑。……贵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的失落。《1911年议会法》和《1949年议会法》的规定使上院的贵族们失去了所有重要权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经济目的。(2分)
(2)从材料三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法案被废除的原因。(4分)
(3)据材料四,概括土地贵族经济势力衰落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议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5分)
材料一(英国)贵族的权力也并不在于它有权在立法机关中获得世袭的席位,它的权力表现在完全不同的东西上面。贵族的势力就在于他的大地产,在于他的全部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材料二 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三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
——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1868年,学者托马斯·格林杆击大地产制使社会上层人物过度腐败。1894年,由财政大臣哈考特主持,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谷物法》被废除后,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廉价谷物涌入英国。 1879一1894年小麦价格下降一半。1888年英国地租收入共5900万镑,1901年降为4200万镑。……贵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的失落。《1911年议会法》和《1949年议会法》的规定使上院的贵族们失去了所有重要权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经济目的。(2分)
(2)从材料三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法案被废除的原因。(4分)
(3)据材料四,概括土地贵族经济势力衰落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议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5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垢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似吸贵就贱,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了哪些成效?
(2)材料三中,苏辙抨击的是王安石的哪一项变法措施?抨击的理由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的经济工作的建议。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垢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似吸贵就贱,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了哪些成效?
(2)材料三中,苏辙抨击的是王安石的哪一项变法措施?抨击的理由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的经济工作的建议。
3.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亨利·乔治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亨利·乔治)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欲解决土地问题,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趁此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先行解决,较之欧美其难易有未可同日以语。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
材料二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纲,作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一政纲的具体实施办法则是“定地价”和“土地国有”。所谓“定地价”和“照价纳税”,就是由地主自报地价,国家征以重税,同时国家又握有土地国有之权,可以随时按地价收买地主土地。……“在国家一方面而言,无论收税买地,皆有大益之事”。这样便消灭了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这(注:指亨利·乔治等的资产阶级国有土地论)是工业资本家对地主怀抱的仇恨的率直的表现,因为在工业资本家的心目中,地主是无用之长物。是在资产者的生产的全般机构里面的一个累赞。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四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孙中山认为亨利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认为当时解决土地问题“正一极佳时期”?(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平均地权”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些措施与亨利的主张在本质目的上有何一致性?(4分)
(3)据材料四,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亨利·乔治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亨利·乔治)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欲解决土地问题,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趁此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先行解决,较之欧美其难易有未可同日以语。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
材料二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纲,作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一政纲的具体实施办法则是“定地价”和“土地国有”。所谓“定地价”和“照价纳税”,就是由地主自报地价,国家征以重税,同时国家又握有土地国有之权,可以随时按地价收买地主土地。……“在国家一方面而言,无论收税买地,皆有大益之事”。这样便消灭了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这(注:指亨利·乔治等的资产阶级国有土地论)是工业资本家对地主怀抱的仇恨的率直的表现,因为在工业资本家的心目中,地主是无用之长物。是在资产者的生产的全般机构里面的一个累赞。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四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孙中山认为亨利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认为当时解决土地问题“正一极佳时期”?(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平均地权”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些措施与亨利的主张在本质目的上有何一致性?(4分)
(3)据材料四,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单选题- (共11题)
4.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
5.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A.分权制衡原则 | B.共和制度 | C.中央集权原则 | D.联邦体制 |
6.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2000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理雅各的观点是
A.秦建立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再没有出现革命 |
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进步和正义的革命 |
C.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
D.秦的专制制度取代分封制导致中国的落后 |
7.
***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下列诗词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是
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B.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月 |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8.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组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是
A.在私营作坊工作 | B.职业世袭 |
C.频繁地更换工种 | D.临时工人 |
9.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有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①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②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③洋务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④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使关税增加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①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②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③洋务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④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使关税增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0.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
B.求善而不存真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11.
1882年,英国举行了一次国葬,逝者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当时的报纸对此评论说:“真正的基督徒能够像接受天文学和地质学一样接受他的理论的主要科学事实。”逝者是
A.达尔文 | B.牛顿 | C.瓦特 | D.莎士比亚 |
12.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撅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
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 D.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
13.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与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
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与此作品所属流派相一致的是
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与此作品所属流派相一致的是

14.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
B.认可雅典的民主原则,但不满当时的民主状况 |
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 |
D.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 |
3.选择题- (共6题)
19.已知水银体温计的读数y(℃)与水银柱的长度x(cm)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现有一支水银体温计,其部分刻度线不清晰(如图),表中记录的是该体温计部分清晰刻度线及其对应水银柱的长度.
水银柱的长度x(cm) | 4.0 | … | 8.0 | 9.6 |
体温计的度数y(℃) | 35.0 | … | 40.0 | 42.0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