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质检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91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年,一群英国人在北美弗吉尼亚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五月花号》船上签署如下公约:
为了……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的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等,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
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由造物主赋有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利必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除由邦联议会通过的决议之外,各州均保留其主权、自由、独立以及所有的司法权、权利、权力。
每个州均可指派2—7名邦联议会代表。这些代表由各州的立法机关指派,可以行使该州在邦联议会上的一票投票权。在六年一届的邦联议会期间,任何人担任代表不得超过三年。
只有中央政府才能行使外交和对外宣战的权利。如果没有邦联议会的许可,任何一个州均不得拥有基本需求之外的战舰和军队,也不得参与任何战事。但各州应有一支纪律严明、武装精良的民兵。
——1777年美国《邦联条例》节选
材料二应该毫不犹豫地承认美国宪法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类对于理性政治的追求变成了现实。……美国宪法的另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贡献在于它创立了一套新的宪政原则和实践,使共和政治成为了一种可操作的现实。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保护公民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1791—192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为某同学复习美国1787年宪法时搜集的历史材料。现在这些材料由你使用,根据这些材料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3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它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类对于理性政治的追求变成了现实”?“这些新的宪政原则”又指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局限性。(5分)
2.
(12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清代岁入结构统计(单位:万两比重:%)
年份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捐输
官业收入
总计
1766
3986
72
574
11
540
10
449
8


5549
100
1893
3156
36
1356
15
3817
43
550
6


8898
100
1903
3546
34
1250
12
5340
51
356
4


10492
100
1911
4967
17
4632
15
8632
29
4264
15
7696
26
30191
100
 
请根据上表,围绕清代经济变化,至少提炼出三个涵盖若干数据的主题并利用表中信息加以简要阐释。
示例:
主题:清代经济总体而言处于发展状态。
阐释:田赋、关税及岁入呈明显增长趋势。

2.选择题(共11题)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5.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此书的译著者是(    )
6.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詹天佑设计并修建了京张铁路

②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④陈独秀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7.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上的三颗纽扣代表的是(    )
8.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上的三颗纽扣代表的是(    )
9.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一一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10.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
11.2014年6月22日下午,美国旧金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在中国城全美黄氏宗亲总会大厅出席活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回答:

13.报纸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魏源说:技不如人。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我革命。对文中所说的四人认识正确的是(    )

3.单选题(共12题)

14.
1936年1月24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以“中国在哪里?”为小标题来叙述封面人物之一的蒋介石。以下对“中国在哪里?”的回答,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在内战中B.中国在建设中
C.中国在“解冻”中D.中国在同盟国集团中
15.
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士兵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lì),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16.
下图为1959年主政台湾的国民党“外交部”对其外交人员的指示。这反映出当时台湾当局(  )
A.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放弃了敌视中共政权的立场
17.
“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是某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这份报道
A.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证明英国没有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C.反映出英国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无奈
D.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的态度
18.
唐朝颁布的《关市令》规定:“诸官私斗尺秤度,每年八月诣金部、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诣所在州县平校,并印署,然后听用。”这说明唐朝( )
A.商品经济活跃B.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有效管理
C.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D.中央集权涉及经济领域
19.
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英国“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理解正确的是
A.“保守主义的政治”指君主立宪制
B.保守主义政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C.经济快速发展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保守主义成为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特征
20.
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530万英镑;1813年,增长到860万英镑:1817—1818年,达到前所未有的930万英镑;从1802年到1833年,济贫税增长了62%。导致济贫税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C.政府投资建立福利体制D.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了—定的影响
21.
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材料表明洛克具有(  )
A.主权在民的思想B.天赋人权的思想
C.社会契约的思想D.三权分立的思想
22.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材料中“人文主义运动”是指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23.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
A.人口快速增长
B.电力工业发展最迅速
C.电力工业是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
D.工业发展催生了人口调查
24.
1920年梁启超从欧洲考察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A.梁启超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B.梁启超对新文化运动持否定态度
C.物质文明的发展会降低人类的幸福感D.五四运动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觉醒
25.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新艺术创造的要求,一种既能寻根于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方法,又可以立足于世俗音乐的主调风格音乐,终于在1600年前后应运而生,在音乐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这种新的体裁是
A.歌剧B.古典主义音乐C.浪漫主义音乐D.民族乐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选择题:(1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