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12分)中国农历以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轮回。201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历史上的甲午年先后多次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十四年( 1834),英国贵族、上议院议员、海军高级将领律劳卑出任驻华商务监督,奉命以查办商务名义来到中国.六月,他乘船抵达澳门,后又直驶广州。照惯例,英国商人只许在澳门居住,欲入广州,需先经税关批准,但律劳卑无视中国规定,擅闯广州。广总督卢坤闻知,下令“封舱”,中断中英贸易。
材料二:

——甲午战争博物馆一墙面
材料三: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已经获得成就,今后将继续贯彻,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
——中国某一国宪法·序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第一个甲午年时中国对外关系的状态?(2分)
(2)材料二梁启超指出:“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对这一评价的合理性。(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的宪法颁布于哪一年?(1分)其依据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
出该宪法序言所体现的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4分)
材料一:道光十四年( 1834),英国贵族、上议院议员、海军高级将领律劳卑出任驻华商务监督,奉命以查办商务名义来到中国.六月,他乘船抵达澳门,后又直驶广州。照惯例,英国商人只许在澳门居住,欲入广州,需先经税关批准,但律劳卑无视中国规定,擅闯广州。广总督卢坤闻知,下令“封舱”,中断中英贸易。
材料二:

——甲午战争博物馆一墙面
材料三: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已经获得成就,今后将继续贯彻,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
——中国某一国宪法·序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第一个甲午年时中国对外关系的状态?(2分)
(2)材料二梁启超指出:“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对这一评价的合理性。(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的宪法颁布于哪一年?(1分)其依据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
出该宪法序言所体现的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4分)
2.
(26分)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扶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我国粮食产量表:
(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8分)
材料三:……在土地纲领上,应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埃.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雏埃.把各大田庄(其面积约100俄亩至300俄亩,根据当地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土地法令》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有俄国革命有何意义?(4分)
材料四: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6分)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扶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我国粮食产量表:
年份 | 1959 | 1961 | 1978 | 1984 |
粮食总产量(亿斤) | 3400 | 2950 | 6000 | 8000 |
人均约(斤) | 500 | 440 | 580 | 800 |
(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8分)
材料三:……在土地纲领上,应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埃.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雏埃.把各大田庄(其面积约100俄亩至300俄亩,根据当地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土地法令》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有俄国革命有何意义?(4分)
材料四: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6分)
2.选择题- (共5题)
3.单选题- (共7题)
8.
下表是俄罗斯尤里—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作的4次咨询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十几年来俄罗斯民众
①一直十分推崇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
③对十月革命的看法起伏较大 ④对十月革命的正面评价呈上升趋势
年份 | 1990年 | 1997年 | 2004年 | 2006年 |
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时期 | 23% | 23% | 30% | 30% |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26% | 26% | 27% | 30% |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 18% | 19% | 16% | 10% |
是一场灾祸 | 12% | 16% | 14% | 16% |
难以回答 | 21% | 16% | 13% | 13% |
①一直十分推崇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
③对十月革命的看法起伏较大 ④对十月革命的正面评价呈上升趋势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9.
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有可能出现于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 B.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
10.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扼杀了商业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
B.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得不到正常的发育 |
C.是强调发展农业、手工业,限制商业的发展政策 |
D.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出现后在有些朝代有过松动 |
11.
受英国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一家制陶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使陶瓷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后期 | B.17世纪后期 | C.18世纪后期 | D.19世纪后期 |
13.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②石油、内燃机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②石油、内燃机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选择题:(5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