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材料一第l4条: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税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自此以往,除为赎还其本人之身体,策封其长子为武士,与一度出嫁其长女以外,国王不得准许任何人向其自由人征取贡金。而为上述目的所征收之贡金数额亦务求合乎情理。
第34条: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敕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
第39条: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大宪章》(1215年)
材料二《人民宪章》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6月由伦敦工人协会的领导人威廉洛维特拟定,同年由下院六名议员和六名伦敦工人协会会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并于1838年5月8日作为准备提交议会的一项法律草案在各地群众大会上公布。人民宪章包括了宪章派的下列六项要求:
(1)凡年满二十一岁之男子,精神健全,目前不在囚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
(2)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用其投票权利。
(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的资格限币一一使各选区得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世界史资料丛刊初集《1815-1870年的英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在限制王权方面的主张,指出其对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宪章派的主要政治目标,说明两个《宪章》中所反映的英国近代民主进程中共同的价值取向。(7分)
材料一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其农业依旧在原始技术的低效率基础上停滞与徘徊。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国被外来的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大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你怎样看待这种稳定的“幸”与“不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影响。
(3)以明清时期和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世界历史纵向、横向发展的相互关系。
材料一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材料二 太史令南阳张衡对曰:“……中间以来,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详矣,可为寒心!明者销祸于未萌,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祸转为福矣。”
——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三 张街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为什么是“候风”?古人认为,地震是因为阴阳两气相搏而成。我们现在的科学认为是地壳板块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地震。……既然有气的变化,那么就会产生风,所以它叫候风。张衡做的装置就是来测定气的变化的,气的变化就是风,那么哪个地方有地震,,哪个方向就有气的变化。就有风来,就可以测到。当然这个“风”还是跟震动有关的。“阴阳气”是用一种物理的概念而不是神秘的概念来解释地震,应该说是当时的科学。
——摘编自《追踪张衡地动仪的前世今生:“陇西地震”是个谎言?》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功用。有人对张衡制造地动仪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你是如何认识的?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评价张衡在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视野。
李泽厚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意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指出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突出倾向,分析这种思想倾向产生的根源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一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存在着两种制度:其一是事后报告制度,……每日将当日重要折件及简要相关谕旨上报慈禧太后,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其二是事前请示制度,……主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但也有例外,如任命军机四章京,对此慈禧太后事后虽为不平,但无法推翻光绪帝的“擅自”决定。
——摘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材料二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天下财富民强也。至法当变不当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
——摘自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三康有为主张:“尊君之道,非去太后不可。”他拒绝了翁同龢“调和两宫”的主张。……为了实施政变计划,康有为将当时的会党领袖人物毕永年邀请到北京来,要他前往袁世凯的幕府任参谋,然后协助袁世凯包围颐和园,并带亲信百人往执西太后而杀之。
——摘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争取清政府上层应采取的有效做法并说明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实际采取的做法及效果。据此指出改革者应具备的素质。(9分)
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力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北约在冷战后不断扩大自己的“维和范围”;组建的快速反应部队具备相当的行动能力;在东扩的同时与和平伙伴关系国加强合作,并拟与亚太一些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将自己的“触角”伸向更远地域。北约高官一再声称,北约要发展在世界任何地点展开行动的能力。由此可见,北约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集体防御机构,它的主动出击一面日显突出。
——《“全球伙伴关系”剑指何方》(新华网2006年4月9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性质,比较“二战”后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方式与历史上的英国有何不同。(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约”及其机构性质与成立初期相比有何变化?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
2.选择题- (共7题)
阅读,完成文后习题
女兵墓
王宗仁
①深秋的黄叶,在寂寞的天空凄凄飘落。雪后的清晨,我捧着一束雪莲花,走进这覆盖着碎石、枯草的荒原,走向一个小土丘……
②这里,安睡着一位我尊敬的女性,一个长眠在世界屋脊上的女兵。
③你还记得我吗?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我抱着你啊!
④那时,我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汽车兵。你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卫生员,头顶上有一颗闪亮的五角星,军装外系着一条棕色的宽皮带,左肩斜背着一个红十字药箱。以前我并没见过你,那天我从兰州新兵营拉了一车进藏的战友,才看到你。你太忙了!车上三十五个新兵,每天你都要给他们量两三次血压,连我这个已经在青藏线上跑了三趟的“老兵”也不放过。同志们觉得自己牦牛似的身体用不着这样多事,你不依,板起脸很严肃地说:“‘牦牛’也不行!高山症对谁都不客气。”一车人全老实了。
⑤唐古拉山巅出奇地冷。我停车小憩加油加水。你照例跑上跑下为战士们检查身体。冷风吹不干你脸上的热汗……
⑥就在这时——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的那一刻,不知从哪里飞来一颗流弹,车上的一个新兵应声倒下。
⑦路边的崖洞里伸出了一支叉子枪……
⑧罪恶的枪口瞄准了我们这辆军车,那枪口离汽车不过几十米。流弹还在继续飞来……
⑨你第一个发现了敌情,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死死地抱住了那支叉子枪!
⑩剩下的三十四名新兵全都冲上去了!他们手无寸铁,硬是用三十四双拳头捣毁了敌人的老窝。当大家把你从叉子枪上抱起来时,你已经奄奄一息了……
⑪我开着车飞一样向拉萨驶去。我把浑身的劲都用在了右脚尖上,狠狠地踏着油门,恨不得让汽车轮子离开地面飞起来!
⑫可你的伤情毕竟太重了!汽车行驶到藏北高原时,我不得不停下来。我抱起了你,我不知道你的名字,车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你的名字。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终于,奇迹出现了,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我们也都笑了!但是很快你又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睁开!
⑬我把你紧紧地抱着,我恨自己作为一个司机,没能把你送到那起死回生的地方,我巴不得让自己跳动的心律传导到你身上,让自己的体温把你暖热,让自己的呼吸将你唤醒……
⑭可是,一切都是枉然!你还是远去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遗嘱!
⑮我拿出随车带的十字镐,同志们轮流掘土,给你在草滩上找了个安身之地。女战友,你睡得多么安详:躺在草原露营,枕着寒风长眠,盖着六月雪被,伴着无名小溪。我知道,只有躺在这块你为之付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土地上,你才能心安理得地闭上双眼。
⑯时隔一月,我完成了任务,返回藏北高原。我特地将车停在路边.步行去看望你。你的坟包还是那么一堆普普通通的黄土。不同的是,坟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一瞬间,我的感情像海潮一样澎湃起来。我知道,因为你是一位无名的兵,人们只能给你立块无字的碑。我给你的坟上盖了一把新土,又深深地给你鞠了个躬,和你告别……
⑰几十年来,在我心中,你始终像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一样光荣、伟大。
⑱好战友,现在我又回到了你的身边,让我欣慰的是:你,被更多的人记住了!你的坟变大了,而且用洁白的灰浆漫了顶,墓前的一棵青松长得有两层楼高了。松树下,依旧立着那块无字碑。
⑲我深深地向你鞠了一躬,久久地伫立在你的身旁。
(原文因篇幅较长有删改)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本报讯: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
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本报讯: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
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
3.单选题- (共3题)

A.苏联出兵东北,加速日本投降进程 |
B.国共进行内战,中共寻求苏联支持 |
C.美国挑起冷战,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
D.美国遏制中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
①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
②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
③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
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选择题:(7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